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ng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依据,提出并探讨如何发挥体育舞蹈教学的特殊功效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问题。体育舞蹈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很受国人的欢迎,很大一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此课程。体育舞蹈是一项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形体美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体育舞蹈课程的这一特有价值为教学中对大学生实施人格塑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在重新审视体育舞蹈教学的组成部分——体育舞蹈意识培养、美感训练、作品欣赏后,讨论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塑造完美人格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达到:大学生通过体育舞蹈学习提升人格的目的。全文共有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的文献综述中,作者首先指出体育舞蹈教学要遵循“美的规律”,实施审美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体育舞蹈教学中塑造人格的目标。其次,阐述了人格的概念,归纳出人格的特点和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特征。第三,归纳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的表象及原因。第四,挖掘了体育舞蹈教学中塑造完美人格的潜在因素,阐明了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人格塑造的意义与作用,重点讨论在体育舞蹈意识的培养、体育舞蹈美感教学、体育舞蹈作品欣赏教学中如何提升人格的问题。最后论述了体育舞蹈教师完美人格的体现与培养。在第二部分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学习与锻炼训练,可以减少腰、背部及手臂脂肪的堆积、消除腰部多余的赘肉,修塑体形,减轻体重,由此减小由于肥胖给学生带来疾病的危害性,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维持在一个较为健康的水平之上,但对学生于改变个体肌肉对抗阻力的能力不明显。2.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学习与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活泼愉快,性情较为稳定,具有良好情绪调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忧虑、恐惧心理,缓解学习与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可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有进取精神,不拘泥于现实,容易接受新事物,从而使自己的人格逐步完善。3.男大学生人格因素中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与体重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女大学生人格因素中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实验性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因素上与体重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乐群性、敢为性两因素与体重指数呈极为显著的负相关。4.男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腰臀比指数的相关性不大;而女生的腰臀比指数与人格中的乐群性、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紧张性因素呈显著负相关。5.男大学生的皮脂厚度指数与人格的聪慧性、兴奋性因素呈显著负相关;而女大学生的皮脂厚度指数与人格的忧虑性、紧张性、敏感性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实验性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正>2014年,高考新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表明新一轮高考改革序幕的拉起.在新高考方案中,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无疑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新方案中,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
本文论及的这首《G大调奏鸣曲》(D894),亦被后人称之为“幻想奏鸣曲”。它是舒伯特生前仅出版过的三首奏鸣曲中的最后一首。笔者从一个学习者和演奏者的角度出发,试图对该作品
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是作曲家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剧中角色的唱段属于难度较高的曲目。笔者从演唱者的角度对此作品的体裁定位和剧中玛格丽特的角色表演及唱段进行整
训诂、考据是"沙滩文化"知识分子重要甚至主导性的治学取向,据此视"沙滩文化"为乾嘉时期考据学的余绪或清代考据学的一个构成单元,一定程度上亦是可以成立的,"沙滩文化"考据
传统经济学从"经济人"假定出发,将资源枯竭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正值贴现率政策,其缺陷在于忽略了代际公平问题,从而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了真正实现资源的持续性使用,必须
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党性意识,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敏感性,从而积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是从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党性意识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作为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建设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确保电气工程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电气工程自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规划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针对它的研究成为规划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是一篇针对特定地区,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规划控制要素制定方法的文章。本
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理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经济基础论,即认为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二是阶级工具论,即法律
本研究旨在探明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本研究从江西省范围内选取中小学教师423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