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醚甲环唑与镉复合作用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属三唑类内吸型杀菌剂,通过抑制细胞麦角甾醇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病原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目前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46种(类)作物的真菌病害防治方面,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三唑类杀菌剂。由于三唑类化合物具有亲脂性、低生物降解性和在环境中易转移等特点,使其能够长期存在于土壤和水环境中,对土壤及水中的生物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镉(Cadmium,Cd)是一种高毒重金属,《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首次指出,我国土壤的镉点位超标率高达7.0%,位居污染物超标率榜首。镉生物活性大且难以转化降解,易通过食物链积累,会对动植物代谢及组织器官,免疫、神经、生殖系统产生影响。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苯醚甲环唑单一及与镉复合作用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试验选取了 0、0.5、1.0、2.5、5.0 mg-k g-1的苯醚甲环唑进行单一试验,选取5 mg.kg-1镉与上述浓度苯醚甲环唑进行复合试验,于染毒后的7、14、21、28天取样测定指标。通过研究蚯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苯醚甲环唑与镉复合作用对蚯蚓的毒性效应,以期为土壤复合污染的早期预警以及生态风险评估判断提供基础。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苯醚甲环唑单一染毒时,不同处理浓度均对蚯蚓产生了毒性效应,使其体内抗氧化酶系的活性产生了变化。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SOD、CAT、POD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GST的活性也呈现出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说明抗氧化酶系与GST共同作用消除蚯蚓体内过量ROS,而MDA及ROS含量在后期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2)苯醚甲环唑与镉复合染毒时,蚯蚓体内抗氧化酶系、GST活性、ROS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苯醚甲环唑单一染毒时相似,但SOD、GST活性较单一染毒时低且抑制程度更高,ROS、MDA含量较单一染毒时明显增加,说明苯醚甲环唑与镉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类型表现为协同作用,复合污染加强了对蚯蚓的毒性作用。
其他文献
烃类氧化为高附加值中间体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开发低成本、高活性的催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异丙苯氧化反应,以碳纳米管为催化剂,通过添加铜助催化剂加快异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钢等难加工材料以其高强度、高硬度及良好的化学惰性而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目前对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要求更高,
轻质多孔微结构材料以其优异的材料性能,在卫星天线、电子系统、飞机、车辆以及军事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需求。利用拓扑优化方法,设计材料微结构的几何构型,是实现微结构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是一类新兴的晶态多孔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等特性,在吸附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UiO-66是具有较高水热稳定性的MOFs,然而,UiO-66多为微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是当前纳米科技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两种新型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生产与科学研究领域中。但其生命周期
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毒品的检测以及食品安全的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多巴胺的分析与检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目的:1.检测高尔基体堆叠蛋白65(GRASP65)在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GRASP65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2.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卵巢癌SKOV3和
类似热塑性塑料一样可以被重复加工成各种各样形状的高强度水凝胶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迄今为止,大部分可再加工的水凝胶都面临着机械性能较差的问题;而且,这些水凝胶的可
随着化学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被释放到大气环境中。这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导致光化学烟雾、城市灰霾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
随着各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以及现代化,目前GNSS正朝着多系统兼容并存的方向发展。多系统GNSS组合定位充分利用了不同卫星系统的观测值,能够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