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对自杀未遂者跨期决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自杀的相关理论以及在自杀个体的决策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自杀患者可能存在着一种“短视化”倾向,体现在进行跨期决策时更加偏好即刻满足;而社会排斥状态的诱发可能会加剧这种倾向。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本研究想要了解在正常状态下自杀个体的跨期决策表现以及处于社会排斥状态是否会影响自杀个体的跨期决策倾向;并在以下两项研究中检验了我们的假设。研究方法和结果在研究一中,我们以2949名大一新生为对象展开了问卷调查,并比较了健康对照大学生与有过自杀未遂的大学生的跨期决策特征(主观值:主观值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延迟满足)差异,发现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并且个体的总体自杀风险与主观值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研究二当中,我们以56名情感障碍(诊断为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患者为对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并比较了单纯情感障碍患者(20人),情感障碍单次自杀未遂者(21人)和情感障碍多次自杀未遂者(15人)在有无社会排斥状态引发下的跨期决策表现。结果发现:(1)在控制协变量(性别,年龄,焦虑,抑郁,躁狂)的影响后,社会排斥与自杀情况的交互效应仍然显著;(2)在单纯情感障碍者和单次自杀未遂者中,被排斥组的主观值均低于非排斥组:(3)而在多次自杀未遂者中,被排斥组的主观值与非排斥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在非排斥条件下,多次自杀未遂者的主观值显著低于单次自杀未遂者和单纯情感障碍者;(5)在排斥情况下,多次自杀未遂者、单次自杀未遂者以及单纯情感障碍者三者之间的主观值无显著差异。研究结论1.相比无自杀未遂的大学生,有自杀未遂大学生在跨期决策上没有表现得更加偏好即时满足。2.临床样本中,单纯情感障碍者和单次自杀未遂者在遭遇社会排斥后会表现得更加短视,更加偏好即时满足。3.临床样本中,多次自杀未遂者的跨期决策表现不受社会排斥状态的影响。4.临床样本中,在非排斥状态下,多次自杀未遂者比单纯情感障碍者和单次自杀未遂者会表现得更加偏好即时满足。5.临床样本中,在遭受社会排斥后,多次自杀未遂者、单纯情感障碍者和单次自杀未遂者在跨期决策上表现出类似的短视状态。
其他文献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因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而最具商业化、产业化前景。近年随着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全面紧张,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已然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京都议
近年来,东宁县按照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部署,释放口岸资源优势,创新外向型农业发展模式,境内外联动,推动外向型农业快速升级发展。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需要政策激励和金融资本推动.文章借鉴互惠合作效用函数思想,在弱化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分析了金融资本、文化企业和政府行为的三方博弈,结
中国会展:点意空间国际展览集团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主要承担了哪些工作?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吕玉贵:点意空间国际展览集团在此次进口博览会中主要负责大会的整体形象
农村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的制度,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农保工作自1991年启动运行以来,现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的
衔接题的解法可以有下列五种:1、确定句际关系1985年高考的调整语句题是:“一切科学的研究,就其本源是实践,就其功用是指导实践.”但是总的说来,还是要对指导实践起作用,如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扑面而来。在教育评价方面,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而课堂“即时评价”作为最直接有效的一种课堂评价形式,更应该积极践行这样的理念。那么,具体到初中历史课堂,“即时评价”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产生怎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改进实施呢?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根本在于要坚定不移的树立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各个地区纷纷开始多措并举增强对非遗的保护。中国
心脏不佳不但威胁着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寿命。中国首个大型心脏康复认知调研结果于10月13日在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公布,结果并不乐观。调查显示,超八成公众不熟知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于去年底正式成立。联盟将在政府指导下,聚集行业学术组织、临床专家、科研机构、企业等力量,加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