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弃置井筒密封失效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完整的油气田开发周期,通常需要经历勘探、钻完井、开发及弃置四个环节。我国陆上石油工业、海上石油工业分别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陆上和海上各个油田建有大量的油气井。油气井的设计寿命一般为30年左右,目前有大量的油气井(其中海上有超过3500口井)已进入生产开发的中后期。受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需要弃置的油气井数量逐年增加,油气井弃置作业需求呈上升趋势。井筒弃置是油气井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而弃置过程及弃置后期出现的地下流体运移、泄漏等井筒密封性问题,对生产安全及环保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油气井弃置井筒密封失效机理研究,明确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因素,对我国油气田的弃置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考虑候凝过程水泥塞水化反应,建立了弃置井筒瞬态热-流-化耦合模型,分析了弃置井筒温度分布特征、水泥塞水化规律及水泥塞压力分布特征。以计算得到的水泥塞温度、化学收缩率、孔隙度及孔隙压力等作为动态边界条件,建立基于热-流-化耦合作用的弃置井筒力学有限元模型,揭示了弃置过程水泥塞本体失效的力学机理。分析了凝固时间、水泥塞深度及试压压力对水泥塞力学完整性的影响,提出了水泥塞位置综合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水化反应引起的水泥塞化学收缩和孔隙压力降低是导致水泥塞受拉伸应力作用并产生径向剥离失效的主要原因。水泥塞候凝过程中的热-流-化耦合作用降低了水泥塞的力学完整性。试压过程中深层位置水泥塞失效风险最高,浅层位置水泥塞次之,中层位置水泥塞失效风险最低。其中,深层位置的水泥塞在径向拉应力、轴向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径向剥离、剪切破坏的可能性较大。浅层位置的水泥塞在环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径向开裂的风险显著增加。2、考虑流体与水泥塞及地层的流固耦合作用,对异常压力下弃置井筒水泥塞-套管/地层界面剥离失效进行了新的研究,建立了界面裂缝发展形态和扩展压力与地层流体运移时间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了水泥塞力学参数、地层力学参数、水平地应力及界面胶结强度对剥离裂缝扩展压力和剥离高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于水泥塞-套管界面,最小水平主应力在控制裂缝损伤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剥离裂缝易于沿着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方向扩展。较低的水泥塞弹性模量、较高的水泥塞渗透率及较大的临界法向强度可以有效控制裂缝扩展,降低水泥塞-套管界面剥离失效的风险。对于水泥塞-地层界面,均匀水平地应力越大裂缝越不易扩展,非均匀水平地应力差越大裂缝越容易扩展。界面胶结强度、水泥塞及地层弹性模量对水泥塞-地层界面裂缝扩展压力和扩展高度影响较大。降低水泥塞-套管/地层界面剥离失效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是清洁套管内壁以增大界面胶结强度。3、根据弃置井筒温度压力条件,开展了水泥石力学实验,获取了水泥石弹塑性应变规律。据此建立基于损伤力学的补注水泥环/原水泥环弹塑性应变计算新模型,研究了界面区域的塑性变形行为。明确了弃置井筒补注水泥环密封失效机理,分析了补注水泥环力学参数对累积塑性应变和补注水泥环-套管界面微环隙产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石在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弹脆性特性,在三轴抗压强度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在套管内压与非均匀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补注水泥环内壁发生累积塑性变形,界面产生微环隙,是补注水泥环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增加补注水泥环的泊松比、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减小补注水泥环弹性模量,有利于有助于降低累积塑性应变,提高补注水泥环的密封性。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建立了水泥塞本体、井筒界面及补注水泥环失效模型,揭示了井筒弃置过程及弃置后期的密封失效机理,理清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水泥塞关键参数优化方法。研究结论可以为油气井弃置过程及后期井筒密封性控制问题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
其他文献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埋深大,埋藏速率快,同时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因此导致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富集规律复杂,富集影响因素及成藏机制依旧不明确,制约了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本论文阐明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基本特征,包括天然气地化特征,揭示其成因及来源;分析烃源岩地化特征,探讨其生气潜力;分析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
学位
始新统流沙港组流二段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油页岩)、泥岩以及页岩是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北部湾盆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这套烃源岩,然而,对该套烃源岩的形成环境、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机理及烃源岩发育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孢粉地质学等原理和研究方法,在烃源岩分布规律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北部湾盆地流二段烃源岩沉积时期的古
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主要发育长7和长9两套烃源岩,长7烃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但由于延长组深层勘探程度低、资料积累少,长9泥页岩一直被认为是非主力烃源岩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发现,长9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油源对比也证实长9烃源岩是长8—长10油层组的重要油源岩之一。目前,对长9黑色页岩的分布、有机质富集机理和发育模式仍不清楚。本论文综合采用有机地球
学位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不仅可以形成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也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苏北盆地高邮和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是主力烃源岩和重要储集层段,同时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储层性质控制了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显然,系统的混合沉积环境分析、混积沉积模式研究和混积岩储层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生产,以及对陆相湖盆混合沉积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代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大
学位
液氮凭借其超低温的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干热岩储层压裂液,其在降低起裂压力、辅助裂缝扩展和提高缝网复杂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揭示液氮压裂裂缝的起裂与扩展机理以及探索其作为压裂液进行干热岩储层改造的可行性,以室内实验为主,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针对高温花岗岩液氮冷却下的物理力学性质、高温花岗岩液氮压裂实验设备、液氮压裂裂缝的起裂与扩展特征以及花岗岩温度与应力演化规律等
学位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等气体的大量排放日益加剧温室效应,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一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关键技术。砂岩是CO2压裂、封存的主要储层类型之一,因CO2注入储层后,储层温度、压力使得CO2处于超临界态,且CO2对岩石微结构的影响是CO2影响岩石宏观力学性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埋藏在海洋深水区泥线以下浅部地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水平井或以水平井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结构井,是高效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先进井型技术,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基于水平井钻井延伸极限理论,本文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水平井钻井延伸极限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为相关水平井钻井工程优化设计与安全高效作业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建立了水平井钻井时环空温压和相变耦合的计算模型,其考虑了天然气水合
学位
科学问题:随着我国油气供应缺口的持续增大,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领域。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资源量巨大,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致密砂岩储层断裂非常发育,大量研究表明断裂对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的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断裂对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富集的控制机制的研究对致密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断裂控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富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以
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地跨甘、宁、蒙、陕四省区。麻黄山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北临马家滩南接甜水堡,主要反映鄂尔多斯西缘冲断带前缘带、前缘外带和原地岩体三部分的构造特征,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其构造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西缘构造分段工作。本文以断层相关褶皱等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踏勘、地震资料解释、相干体切片分析、断层位移距离曲线分析等方法手段,对麻黄山西地区断裂特征、构造演化和
学位
灰岩地层发育包括溶孔和裂缝在内的多种漏失通道,在钻井过程中存在漏失发生不确定、漏速变化大和封堵困难的问题。承压堵漏技术是隔绝井筒和地层压力传递,形成桥塞封堵体,维持井筒完整性,提高井壁承压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维持溶孔-裂缝性灰岩地层钻井过程井壁稳定,提高钻井效率是亟需解决的工程难题。灰岩复合漏失通道条件下的漏失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理论和技术上的一大难点。本文针对溶孔-裂缝性灰岩地层承压堵漏机理,系统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