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积极晚年:个体化视角下老年人的生活选择及实践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85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单位,是老年人实现安享晚年的动力源泉。社会变迁背景下,家庭代际责任的传递模式和表达方式发生着嬗变,老年人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个体化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生活在H大学中的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来收集资料,旨在探索、归纳老年人个体化产生的原因和个体化实践的主要路径及特点,考察个体化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得出如下主要发现:第一,“入嵌”过程是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坚守,是用行动践行中国式父母的原本内涵。在此阶段,“为他人而活”的意识占据主导地位。H大学中与子代共居的随迁老人和非随迁老人其行为均体现出“为子女而活”、“为孙子女而活”的特点,老年人在亲近子女的过程中,对生活的新鲜感让随迁老人产生了出门走一走的想法,这些在无形中为个体化的萌生积蓄着能量。第二,“脱嵌”过程是对传统家庭模式的自我革新,重新审视着中国式父母的应有之意。在此阶段,“为他人而活”的模式受到质疑,“脱嵌”伴随着对传统角色模式的挑战。老年人尝试挣脱“为子女而活”、“为孙子女而活”的束缚,以自我审视的态度来寻求家庭生活参与者的地位。随迁老人的“脱嵌”暂时停留在思想上的觉醒层面,而非随迁老人则以“为子女购房”等方式将此想法进一步落地实施。第三,“祛魅”过程是对传统家庭模式的挣脱,是对先赋性角色的抽离。在此阶段,“祛魅”伴随着解压行动的进一步深化,“为自己而活”的模式开始崛起。随迁老人和非随迁老人在这一阶段都体现出对自我生活掌控感的渴望,开始与外界建立起联系,通过融入社会、找寻自身闪光点、发挥自我魅力等手段获得他人的肯定,收获认同感、满足感与归属感。第四,“再嵌入”过程是寻找新的家庭生活模式,为自己贴上新身份标签的过程。在此阶段,“为自己而活”的模式更加成熟。“再嵌入”伴随着多重角色体验感的获得,S老年大学是这个阶段必不可少的历练场所。受到文化冲击、地缘关系等影响,非随迁老人与随迁老人遵循着不同的行动路径,非随迁老人的“再嵌入”之路稍显漫长。最后,本文就老年人个体化实践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并就健康老龄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大规模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其中“住改商”整治是空间更新的重要行动。然而,由于空间生产过程的历史性、复杂性导致改造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住改商”所涉商户是影响改造进程的关键群体,但针对他们行动策略及逻辑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具体案例再现商户应对空间改造的不同行动并分析背后的逻辑,还原空间行动者的主体性,解释“住改商”整治工作为何
学位
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她们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但笔者发现在重庆市B区这个小城市中也出现了部分大龄未婚女青年。本文以重庆市B区的大龄未婚女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B区的23名中小学大龄未婚女教师进行访谈,运用的资料分析方法是质性分析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B区大龄未婚女教师所处的婚姻市场是如何形成的;二是B区大龄未婚女教师处于择偶困境的原因。通过研究发
学位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近年常态现象,目前学术界主要聚焦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模式和问题等方面,对其创业实践的家庭经营缺乏关注。本文以湖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小镇制衣厂为个案,首先,阐述了返乡创业的制衣厂产生的背景和家庭因素;其次,深入描绘了小镇制衣厂家庭经营的方式和特征;最后,分析了返乡创业家庭经营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中部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基于沿海产业转移的背景,家庭因素是小镇制衣厂创立的核心因素。具
学位
鲍勃·杰索普把“元”治理定义为“治理之治理”,这种元治理概念是基于对治理失败的思考。“元”治理不仅包含着如何统筹治理网络、防止治理失败的元治理,还应该包含对治理之根本的追问。这种“元”治理在治理理论的研究中尚未展开。本文基于认识治理理论来回答治理之根本这一问题,核心论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认识治理如何作为一种“元”治理而发挥作用。这需要将认识治理置于“元”治理框架,分析“元”治理之“元
学位
运气论证(或运气反驳)是用来反驳意志自由论自由概念的一个工具。运气论证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行动者的行动是被非决定的偶然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意外等导致的,行动者对其行动没有充分的控制,因此也无法对行动负道德责任。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二:首先,对运气论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和分析;其次,分析是否存在将能动性,即控制的来源的还原论和非还原论解释整合起来的可能性。第一章主要阐释运气论证的背景和重要概念。第二章主要
学位
人口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出给农村老人带来了压力:面对子代的流动,他们一般面临着两种规划:或留在农村,成为留守老人;或跟随子女迁移,成为流动老人。但笔者在接触和访谈农村老人时发现,对不少农村老人而言,留守和流动都不是固定的状态。他们的老年生活处于频繁变动中,往来于城乡之间。“养老”并不是静止的,老人还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流动时期。因而本文结合了“留守”和“流
学位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想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将基层矛盾和纠纷都化解在基层则需要依靠居民自治,但是当前居民自治存在动力不足、参与不足等困境,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政策背景中,社区党建引领成为解决自治难题、促进社会交往、提供社会服务的保障,党建引领成为促进居民自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政党-社会关系分析视角出发,以H市J小区的实践经验为案例探讨党建引领促进居民自治的机制。J小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党建引
学位
农村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最基础的环节,在普及知识、传承乡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政策和村庄社会变革,农村小学从嵌入走向悬浮,组织功能不断弱化。农村小学作为教育性组织缺乏资源自我生产能力,必须依赖于其他主体的资源供给,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村庄作为最主要的资源供给方对农村小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三者之间资源交换关系的分析,比较农村小学在何种资源依赖关系中能更好发挥组织功能。本研究以资源依赖理
学位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意向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意向性是心灵哲学的核心术语,一般来说,人的感知、思想等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或关于其对象或事态的能力,这种指向性或关于性就被称为意向性。中文屋论证提出后,人工智能和意向性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人工智能意向性问题的争论,有学者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何为意向性;二是人类在行动之前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即自我觉知问题;三是
学位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治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传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过程中,往往是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带头自上而下布局和落实治理措施。而许多研究表明,公民对疫情的认知和应对是疫情防控和化解危机的社会基础。公民个人在疫情期间采取防护行为,不仅是公民参与疫情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公民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了解目前公众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