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效应及适应策略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yy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持续聚积、用地紧张不断加剧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集约化组织的趋势在我国越来越明显,加之现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使得城市综合体这种高效集约的建筑与城市一体化空间组织模式的研究和开发成为时代的必然需要。毫无疑问,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兴载体和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的创新模式,城市综合体的价值是备受肯定的,其开发建设已遍及我国各大、中城市之中。然而,作为重大城市实践问题,城市综合体这种大规模综合开发项目与其所在区域环境发展的辩证关系如何,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促进作用究竟多大,以及如何将其自身的个性融入城市整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解答。本文围绕城市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效应展开研究,对于科学地指导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塑造健康的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综合体进行了重新阐释,进一步厘清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分类及属性特征,将其发展历程分为:溯源、形成、起步、发展和升级五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中对城市综合体发展起推动或抑制作用的历史事件、相关理论、政治经济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市综合体与其周边环境之间互动关联的关系属性,为后文具体分析城市综合体与其周边环境的互动效应搭建了一个理论平台。分析了城市环境对城市综合体的产生及发展的影响,指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受到城市化(源动力)、社会需求(根本动力)、经济增长(宏观动力)、产业转换(中观动力)及要素流动(微观动力)等多层面作用力的推动;并系统分析了影响城市综合体开发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物质环境和文化美学环境等因素。进而提出适于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基础条件和支撑条件,并构建了城市综合体适建度评价体系,为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从城市触媒的角度剖析了城市综合体建设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机制。通过引入“触媒性”的概念,提出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性由活性、修改性和选择引导性三个指标构成,并用“触媒性强度值”来衡量其触媒影响的强弱。总结了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具有正负两面性、空间梯度性与指向性,以及时间上的阶段关联性和动态累积性等特征,进而揭示出城市综合体的触媒影响机制是“集聚复合”与“扩散整合”两方面相互关联的双重作用过程。并以此为据,提出基于“出行意愿的时距圈”法和“功能关联的步行圈”法,分别确定了城市综合体的吸引与辐射范围,并最终完成对其综合影响范围的划定。  本研究从物质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美学环境四个方面着眼探讨城市综合体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效果。得出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在物质环境影响方面,既能改善局部微环境同时也会破坏物理环境特性,并会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和对城市交通以及公共空间产生影响;在经济环境影响方面,能够带动周边房地产开发和促进土地增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税收与就业、提升经济活力;在社会环境影响方面,能够引起区域人口分布的变化,并能改善生活环境;在文化美学环境影响方面,其大体量、高容积的特征深刻影响着城市的文脉结构,同时也能提升城市形象与特色。城市综合体的影响是以上四方面环境影响的综合,从而致使城市整体环境发生改变。基于城市综合体与周边环境互动效应的分析,从城市综合体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周边环境互适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规划设计为手段,提出城市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适应策略。基于效应分析的影响评估策略,建构了一个包含多元评估主体、综合效应指标体系和多元主义方法体系的影响评估理论框架,作为正确认识与调控城市综合体的影响效应的手段;基于触媒思想的开发适应策略,提供了一种“良性非均衡”的弹性开发模式,从整体定位、功能策划和时序安排三方面提供指导方针来策划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基于环境整合的设计适应策略,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了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系统的联动、与城市交通体系的整合、与城市环境文脉的谐动以及与城市生态环境的适应等设计策略。旨在通过策略性地开发和设计城市综合体项目,在规范其自身发展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带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将位于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恰当地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适应环境,对话历史并实现自我的时代价值,将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状况恶化、邻里关系冷漠、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凸显,原有封闭式住区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集中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其环境活力的营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环境活力的
人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依靠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其中90%以上依靠眼睛完成,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借鉴到建筑学中,建筑场是指一定范
由于建筑本身及其内外环境控制的复杂性,有时仅通过定性分析无法确定设计方案的优劣,比较其对环境各种影响的大小。定量计算需要的大量建筑模型数据输入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又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伴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方式的转变,容积率指标成为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城市居住用地
回忆和纪念这种情感的需求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的本能。纪念性建筑作为人类寄托情感的物化形式,能让人宁静的反思现实、凝聚幽家民族精神、增强自身文化归属感,而这些
空间管制是政府为了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空间政策为手段,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分类控制与引导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无序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城市滨海区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心理感受。随着游憩的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滨海游憩空间作为城市滨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旅游休闲的活
学位
现代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这使得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我国现阶段既有多层住宅存量较大,且多为不节能建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