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对虾混养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明对虾(Penaeus chinensis)作为重要的本土对虾养殖品种,因附加价值高和味道鲜美等优点在我国北方广泛养殖。目前,辽宁沿海中国明对虾主要养殖模式为多品种混养。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作为养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养殖物种健康和养殖池塘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健康的微生态状态对于防控病害、保证养殖过程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健康的微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功能冗余度,可以通过碳、氮、硫代谢相关功能基因驱动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分解并净化水质,同时有效控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本论文利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中国明对虾六种不同的混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考察不同混养模式“微生态健康”状态。针对其中较优的混养模式,研究了养殖全周期内不同时间及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微生态变化特征以及功能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存在形式和变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微生态健康”状态评价中国明对虾不同混养模式,比较了六种不同混养模式的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中国明对虾不同混养池塘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从高到低为:中国明对虾-海蜇-菲律宾蛤仔>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中国明对虾-刺参-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海蜇-缢蛏>中国明对虾-海蜇-菲律宾蛤仔-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海蜇-缢蛏-褐牙鲆。所有混养环境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且丰度均大于47.4%。除中国明对虾-海蜇-菲律宾蛤仔混养模式外,其它混养模式均可能存在硫化氢或甲烷含量过高的风险。中国明对虾-海蜇-菲律宾蛤仔和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三疣梭子蟹以及中国明对虾-海蜇-缢蛏-褐牙鲆混养模式致病性相关基因丰度均高于3%,存在病害风险。以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功能微生物和病原菌丰度作为衡量中国明对虾混养环境“微生态健康”状态的关键指标,中国明对虾与底栖无脊椎动物或贝类混养(刺参、缢蛏、菲律宾蛤仔)“微生态健康”状态明显优于其它混养模式。(2)为明确“微生态健康”状态与时间的相关性,选择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刺参混养模式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时间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发现,养殖前半段(6月到7月)和养殖后半段(8月到9月)水体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明显。7月份水体中富集的主要菌属包括远洋杆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丰度分别为23.0%和7.8%,8月份样品中检出了较高丰度的假单胞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丰度分别为4.5%和11.1%,而9月份梭状芽孢杆菌属丰度进一步升高至14.6%。远洋杆菌属和假交替单胞菌属丰度上升有助于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爆发,假单胞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富集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脱除密切相关,有助于养殖水质净化。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刺参混养模式水体“微生态健康”状态后半段优于前半段,养殖全周期内需重点管控的时间段为前半段。(3)研究中国明对虾-海蜇-缢蛏混养模式全周期内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差异和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养殖过程进行,两种环境介质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呈上升趋势,且水体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低于沉积物样品。水体微生物群落更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但环境因子对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均不显著。对微生物群落功能进行注释,发现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功能主要与疾病和基础代谢有关,存在病害暴发风险,需加强养殖池塘沉积物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控。(4)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中国明对虾-海蜇-缢蛏混养环境中不同月份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微生物群落全部功能基因进行分析。功能基因的丰度和种类分析表明混养池塘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且微生物功能基因呈现出季节性特征。氮同化、有机氮分解和异化硝酸盐还原相关的基因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均有分布,但种类和丰度差异显著。与硝酸盐还原/亚硝酸盐氧化、反硝化以及固氮相关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沉积物中。Arnon循环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在所有的固碳途径中占比最高,提示其可能是混养环境中主要的固碳过程。硫酸盐同化、硫离子同化和硫氧化过程相关基因广泛存在于水体和沉积物中,但在二者中具体的功能基因种类和丰度存在较大差异。硫酸盐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沉积物中,其中Desulfatitalea、Desulfobacter和Desulfofustis是主要硫酸盐还原菌,dsr AB、qmo ABC和phs C是主要功能基因。通过以上分析,明晰了该混养环境中微生物驱动的完整碳、氮、硫代谢功能网络。(5)研究了中国明对虾-海蜇-缢蛏混养池塘中抗生素抗性组,获得全养殖周期内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种类和丰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养殖全周期内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总量变化较大,而沉积物中则相对稳定。水体中含量最高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为EF-Tu,沉积物中为ala S。解析微生物种属和抗性基因种类的相关性,发现放线菌门微生物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最主要的宿主,低于1%的丰度可贡献8%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对功能基因与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共现分析,发现混养环境中主要抗生素抗性基因与部分硫循环功能基因密切相关。因此,重点管控沉积物中放线菌门微生物和硫酸盐还原菌可有效防控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益于保持养殖环境生态健康。
其他文献
<正>"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片圣洁的净土。那里雪山林立、沼泽密布,飞禽走兽把那里当成了天堂,人类把那里看作是亟待发现的秘境。这片土地叫做三江源。千百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国最长的大河长江,还有发源于中国,穿越了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的国际河流澜沧江,三条大河的第一股水流都静静地隐匿在其间,从不被外人所知晓……"
期刊
探索7~18周龄坝上长尾鸡适宜的能量蛋白水平,试验采用两因素2×3因子完全随机设计方法,代谢能水平为(11.00MJ/kg、11.50MJ/kg、12.00MJ/kg),粗蛋白水平为(16%、18%),粗蛋白水平以实际测定为准,设为6个梯度,Ⅰ组(CP15.72%,ME11.00MJ/kg)、Ⅱ组(CP15.96%,ME11.50MJ/kg)、Ⅲ组(CP16.05%,ME12.00MJ/kg)、Ⅳ
学位
高速铁路(High Speed Rail,HSR)作为铁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一经出现便以其自身具备的运行速度快、旅客吞吐量大、正点率高、舒适性强等一系列突出优点,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引起建设热潮。材料的可靠和其在服役期间性能的稳定是确保列车运营安全的关键,但综合价格低廉、储备丰富、技术成熟等诸多原因,使得目前在列车制造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仍为腐蚀敏感性较强的铝合金和钢铁材料。随着我国HSR
学位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下,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日趋成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也因其前景广阔而成为热门专业。但就目前而言,动力技术与热防护技术二者互相制约的技术难题还亟待解决。本文联系实际,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机理以及相应技术进行详细剖析,并对未来前景进行预测,希望能给有关行业提供借鉴。
期刊
作为航运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港口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传统燃油和煤炭,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在当前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能源转型关键阶段,港口需要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风电、水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发展战略向绿色转型,能源结构向深度脱碳转型。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网,港口信息能源系统呈现出强耦合和强分布式的特点,港口能源管理也由原来的集中式管理向分布式管理转化。鉴于此,本文利用
学位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推进医学科学数据共享是医学图书馆的新使命。本文分析了区块链背景下医学科学数据的类型和共享价值,指出影响医学科学数据共享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立足区块链的应用思维,从破除束缚医学数据共享的思想障碍、构建医学数据区块链共享管理体系、提升区块链下医学图书馆的信息职能等方面,提出医学图书馆建立医学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对策。
期刊
为进一步针对坝上长尾鸡羽色基因进行选育,了解不同羽色坝上长尾鸡的生长特性和蛋品质,本试验选取1日龄快羽系坝上长尾鸡母鸡1500羽,按照白、黑、麻羽色进行分群,试验期40周。根据羽色每群随机抽取3组,每组50只,记录初生体重,测定每周龄体重以及采食量;在12、20周龄测定其体尺指标;在开产后,记录开产母鸡的初产日龄、初产体重以及初产蛋重,并测定鸡冠长度、鸡冠高度、鸡冠厚度以及耻骨间距;测定10、20
学位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dult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AGHD)是各种原因所致成年人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部分或完全缺乏。根据起病的年龄,AGHD又可分为儿童期起病的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childhood-onset AGHD,CO AGHD)和成人期起病的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dult-onset AGHD,AO AGHD)
学位
船舶航行事故大部分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因素中因船员技能不足酿成的事故占一半,加强船员技能的培训将有助于减少海上航行事故的发生。通过模拟不同的航行场景和设置各种航行障碍,航海模拟器可为驾驶员提供逼真的训练场景,可在短期内提高船员的船舶航行操纵水平。与实船训练相比,航海模拟器虽然降低了训练成本和风险,提高了训练效果,但也存在结构复杂、开发周期长、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UE4(U
学位
在智能船舶和智能航行领域,基于摄像头的视觉感知技术已经成为船舶航行环境智能感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利用摄像头通过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技术对实际的航行环境进行虚拟信息的补充,对于提高船舶驾驶员对航行环境的理解,提升船舶航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船舶导航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实现了船舶增强现实导航系统的整体设计,提出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