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问题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完成实时监测、传感和采集目标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传送给需要信息的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传感器节点通常由容量有限的电池供电,且被部署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下而不能持续充电,同时需要与距离较远的基站进行频繁通信,因此能量的有效利用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分布通常具有随机性和密集性,许多传感器节点的传感范围之间会出现交叠,这会导致覆盖冗余传感器节点的出现。大量覆盖冗余传感器节点将加剧邻居传感器节点间数据信息的相关性以及与基站通信时的冲突,势必加剧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这将对仅携带有限能量的传感器节点造成严重的威胁。此外,在有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如目标跟踪)中,由于目标本身、传感器节点的物理特性以及网络中障碍物的存在等因素,导致距离目标较远的传感器节点不能检测到目标或监测的目标信息误差较大,如果这些传感器节点处于工作状态不仅没有什么价值,而且浪费能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覆盖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静态和动态覆盖控制算法,这些算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网络中的覆盖冗余传感器节点,并使之进入低功耗的休眠状态,从而有效地节省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覆盖的、高效的、分布式冗余节点查找算法——EDRNS(efficient distributed reduntant node search),来实现对整个网络的静态覆盖控制。该算法实现了传感器节点的覆盖范围问题由二维空间向一维空间的转化,将问题有效地简化,从而降低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度。此算法不仅能够保证被监测区域的完全网络覆盖,而且能够快速地找到网络中的冗余节点。其次,本文在进一步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静态覆盖控制算法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节点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目标跟踪场景的动态覆盖控制算法——ID-DCC(information driven dynamic coverage control),即通过在所跟踪移动目标的附近动态地构造一个有效的拓扑管理区域,由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负责完成所要求的任务,而区域之外的节点均进入休眠状态;同时,ID-DCC算法结合EDRNS算法来进一步对所构造的拓扑管理区域进行覆盖冗余控制,因此有效地节约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整体能量消耗。最后,利用NS-2仿真工具和ARM3000嵌入式平台,对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和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可以在保证覆盖范围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整体能量消耗,进而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光流是指图像中模式运动的速度。光流不仅包含了被观察物体的运动信息,而且携带着有关景物二维结构的丰富信息。尽管光流只是真实运动信息的投影,但是它可以被应用于很多方面
集散控制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到我国以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大型工业生产装置中,但由于成本的关系,它在中小企业中并不普及。以低成本的嵌入式设备作为下位机的集散控
自Internet拓扑的幂律特性被发现以后,Internet拓扑复杂性的研究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宏观拓扑特性的分析与建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这一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模式。多个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自组织的方式构成传感器网
随着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基于预先固定内容的语音业务日益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于信息实时性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的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
学习资源检索系统是网络教育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检索系统一般采用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匹配方式实现,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检索速度快,结果返回量大,但是它不能提供个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嵌入式浏览器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中最主要的应用软件,只要是可以接入网络的嵌入式设备几乎都要用到
随着无线通信、集成电路、传感器及微机电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生产体积小、成本低、具有数据收集、短距离无线通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成为可能,推动了无线传
论文论述了系统开发的背景,从应用需求和技术需求两个方面阐明了系统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基于网络服务的安全阅卷系统的方案,并详细论述了该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最后对本
将多个处理器核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以提高系统芯片的整体性能已经成为下一代SoC (System On Chip)设计的发展趋势,而各处理器核之间通信效率的提高又成为多处理器芯片设计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