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国形象生成和建构—批判性对话视野下的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ongyi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亚非拉”民族革命与反殖民运动的勃兴,现代国家体系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制度;这极大增强了其成员国的多样化,也增强了体系自身的差异性。也正是由于我们生活在现代国家(地区)之中,并基于“诸多国家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现代国家体系”这样一个事实,国家之间的认同才成为重要问题,国家形象研究才获得了其基本前提。同时,在现代国家体系中,作为“软实力”的国家形象是国际竞争的声誉资源。中国形象不仅能够影响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而且能够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政策和路径,因此,对中国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国家体系的原有秩序带来很大程度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西方文化在经历了并不平等的碰撞之后,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所呈现出的中国形象并不如人意——“中国威胁论”、“意识形态中国”、“妖魔化中国”等言论甚嚣尘上:更重要的是,这些中国形象经由西方主流媒体的呈现和复杂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之后,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世界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想象,并与中国的本土话语相勾连,影响了中国审视和想象自我的理性。“中国形象”确实成为一个问题。因此,本研究首先描述作为现代国家体系的源头,作为体系中“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维系者”的西方所呈现的中国形象及生成机制。通过对西方中国形象的分析,本研究力图建立中国认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理性,建立审视中国在世界中的“坐标”的理性,从而重申中国面对西方中国形象的态度和价值立场,建构一个科学的、有利于中国文化良好发展的“国家形象”框架。鉴于跨文化传播学的批判性对话分析与“中国形象”共有的国际属性和权力属性,本研究以“中国形象的生成和建构”为研究为对象,并将其置于一个跨文、化传播批判性对话分析的研究框架中进行探讨。各章探讨的主要问题为:第一章主要对研究框架——现代国家体系中的跨文化传播批判性对话分析路径进行文献综述,并对“中国形象”这一研究问题进行概念化。在此基础上,第二章主要阐述西方的中国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如何经由西方媒体进行呈现,以及,这些形象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否形成了霸权话语;第三章分析西方的中国形象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如何与本土话语相互建构以作用于中国的“自塑”,中国文化又是如何进行抵抗的;以及在这一互构过程中,中国的现代性叙事出现了怎样的矛盾。第四章论述用以解决中国文化发展面对的“中西现代性矛盾”的文化立场,进而搭建出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形象”体系的系统框架。第五章承继第四章,继续探讨搭建这个新型的框架的关键思路,重要途径等。结语部分,论文阐明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本研究不是为形象而形象,而是要通过对中国形象的分析,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争论中重识自我,以促使中国文化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主体”。接受或者拒绝不同国家的中国形象,以何种思路建构中国形象,掌握主动权,都是中国自己的选择;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能够做出自己的理性选择。唯此,中国才能真正地从“文化自觉”中清醒地推行“既不唯西方马首是瞻,又不陷入‘自我东方化’误识”的国家形象战略。
其他文献
人类的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人类文明的创新离不开教育。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今的素质教育,时代在改变,但是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一直从未淡化。孔子在三千多年前
目的烟雾病是一种以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自发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的慢性脑血管疾病,在东亚地区较为常见,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颅内出血、头痛、癫
本文以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的龙头谈话节目《男人世界》为例,分别从合理的谈话节目叙事结构应该如何构建、叙事悬念的设置在谈话节目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增加叙事视角来
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提升至我国创新战略层面,逐渐引起各级政府、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重视。而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环境又赋予产学研合作创新一个新的特色——网络性。一方面,企
目的近年来,有关市场调查显示,全国产地初加工采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及饮片约有30种,储藏过程中需硫熏的有60多种,还有更多中药材以硫磺熏蒸达到颜色鲜艳、美观的目的。由于缺
我国证券市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投资者开户总数已达到22,117.92万户,股票投资已成为投资者重要的理财选择。2000年以来,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鲁敏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的小乡镇,后进入南京市学习工作并定居,乡村记忆和都市生活经历先后构成了鲁敏的生活板块和文学来源,与之相对应的“东坝”故事和都市人生存镜像便构
我国政府多次在一号文件和《农业保险条例》中强调“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由国家建立,并且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这就明确规定政府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所负有的财政支持
教材作为课程的物质载体,是影响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一轮课程改革都会涉及到教材的变革。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传统“国家课
一般而言,自伏尔泰首次使用“历史哲学”这个术语以来,到当下叙述主义历史哲学为止,人们在“历史哲学”之前也增添了不少限定词。由此,在不同时代也产生了不同形态的历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