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泊避藻取水物理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优化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85177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库是我国众多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但是由于湖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湖库水源地的取水安全日益受到威胁,避藻取水成为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对于深水湖库避藻取水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但浅水湖泊避藻取水尚未有效解决。本研究以巢湖拟建第三水厂取水口为原型,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挡藻板的避藻效能及其避藻机理,得到了最优挡藻板结构,并结合原位控藻技术,提出了适用于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避藻取水优化方案。在本文中定义挡藻板与取水头部连接的边为挡藻板宽,记为b,相邻边为挡藻板长(或弧长),记为l,挡藻板长宽比记为Ar。本文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1)不同结构挡藻板的避藻效能。挡藻板避藻能力受其形状影响,直板、斜板和弧形板三种形状中,弧形板的避藻效果相对最好,直板相对最差;挡藻板避藻能力受其长宽比Ar影响,Ar>1时,避藻能力较差,Ar<1时,避藻能力与长宽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Ar=1时避藻效果最佳。(2)不同结构挡藻板的避藻机理。增设挡藻板后,由于挡板对携带藻类的来流具有一定的直接拦截作用,从而能够规避部分藻类,但从规避率可以看出这种规避作用较小,对藻类规避起次要作用;增设挡藻板后,取水口流态得以改变,外部来流在挡板附近区域形成不同程度的旋涡,而旋涡的数量及其强度受挡藻板形状和长宽比影响,斜板与弧形板出现的旋涡较直板多,Ar>1时基本不存在明显旋涡,而Ar<1出现明显的旋涡且涡强与长宽比Ar成正相关关系,从规避率可以看出取水口流态的改变对藻类的规避作用较大,是挡藻板主要的避藻机理。(3)浅水湖泊避藻取水优化方案。经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优化,确定挡藻板最优结构为长宽比Ar=1的弧形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围隔拦藻、原位控藻、弧形板避藻”的富营养化浅水湖泊避藻取水优化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能够视湖库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其多层次避藻设施能够更好提升避藻效率。
其他文献
空间曲线结构因具有流线型造型以及良好的受力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建筑等领域中。目前,空间曲线结构在静力学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相较于静力学方面的研究,空间曲线结构在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空间曲线结构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及其对应的求解方法上,相关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针对空间曲线梁的受迫振动响应,进行了如下工作:首先,在现有空间曲线梁的理论基础上,考虑转动惯量、横向剪
在国家提升清洁能源地位的战略部署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得到了迅猛发展,并网比例不断上升,但由于光伏发电功率受到季节、地域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与随机性,给电网的规划、运行与调控也带来了新问题。为了保证光伏发电的消纳水平,保证电网运行的经济稳定,有必要研究含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地区出力的典型场景和特性,为地区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基础的源数据。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完
2016年3月5日,在政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目前,旅游业要想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升级转变,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当前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出台了一些重要文件,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这都表明当前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必然选择。本文选取重庆
作为光纤通讯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晶体材料在光通信器件的研制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本论文选取压电性能优越电光系数较大的钛酸铋钠钡[(1-x)(Na0.5Bi0.5)TiO3-xBaTiO3,
薄壁盒段是飞行器中采用最多的结构。在进行薄壁盒段力学分析时,若采用工程算法,则精度较低;若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其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但是需要大量的模型参数来建立精
目前以水稳碎石为代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我国各等级公路沥青道路结构中得以广泛的普及应用。但这种路面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水损
机载火焰抑制器能够有效抑制火焰传播和爆炸,为乘客和机组人员疏散提供安全保障时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飞机燃油箱通气系统之中。本文以符合适航标准的机载火焰抑制器设计
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分布广,具有变形大,沉降稳定所需时间长,侧向形变大等特点。在此种不良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时,虽采取了相应的处治措施,但运营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桥头
Z-pin增强技术通过在未固化层合结构中植入适量体积分数的Z-pin(0.5%~4.0%)来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该技术对复合材料面内性能影响较小且能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
黄麻纤维增强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因具有质轻、价廉、可生物降解等特性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界面相容性差、综合性能不理想等问题。本文在经过预处理的黄麻纤维表面采用原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