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中国野生牡丹潜在分布格局变迁及保护空缺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123456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未来气候变化将对野生牡丹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生境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产生巨大影响,剧烈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变化,甚至导致部分物种灭绝。明确野生牡丹的潜在分布区以及气候对其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强对野生牡丹的植物资源现状以及气候变化对未来野生牡丹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影响的了解,明确物种的潜在分布热点与当前分布空缺则有助于物种保护措施的研究制定并为未来的保护区规划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野生牡丹为研究对象,基于野生牡丹物种分布点和水分、气温、海拔环境变量,采用GIS技术和Max Ent最大熵模型建立了野生牡丹的潜在分布模型,模拟预测了野生牡丹在气候变化下当前、2050s、2090s三个时期的物种潜在分布格局,并揭示引起其潜在地理分布格局改变的关键因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软件探明野生牡丹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并运用筛除算法确定野生牡丹的物种分布热点区域,随后基于全国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野生牡丹保护空缺分析,最终结合物种情况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提出野生牡丹保护规划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野生牡丹中卵叶牡丹(Paeonia qiui)、凤丹(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潜在适宜分布区面积最大,均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地区;矮牡丹(稷山牡丹)(Paeonia jishanensis)、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以陕西为中心向周边扩散,主体位于秦岭以北;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圆裂牡丹(Paeonia rotundiloba)、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的潜在适宜分布区集中在横断山脉东部及其周边。(2)综合Jackknife测试结果、环境因子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三者综合得出影响野生牡丹潜在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温度季节变化和最湿月降水量。(3)在未来气候变化下,野生牡丹中凤丹(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圆裂h牡丹(Paeonia rotundiloba)、矮牡丹(稷山牡丹)(Paeonia jishanensis)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范围将会持续缩减;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在当前至2050s期间基本持平,在2050s至2090s期间将会缩减;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范围将会持续扩张;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卵叶牡丹(Paeonia qiui)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范围在当前至2050s期间将会扩张,在2050s至2090s期间范围将会缩减,总体分布扩张。(4)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野生牡丹分布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西秦岭山脉南部与云岭南部,在西秦岭山脉南部区域呈团状集中分布,在云岭南部呈带状零散分布。在未来气候条件影响下西秦岭山脉南部的野生牡丹分布热点区域将会持续扩张且更加集中,云岭南部的野生牡丹分布热点区域将会逐渐缩减。(5)在当前气候条件下,15.56%(700km~2)的物种分布热点地区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覆盖,到2050s时期物种分布热点区域的覆盖率下降到14.65%,但其物种分布热点区域面积上升到10750km~2,保护区覆盖面积上升到1575km~2,在2090s时期物种分布热点区域覆盖率进一步下降到12.38%,但其物种分布热点区域面积上升到15550km~2,保护区覆盖面积上升到1925km~2。西秦岭山脉南部与云岭南部两处均应划分为野生牡丹保护空缺区域。
其他文献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
期刊
本论文以川西北部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为研究对象,以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指导,利用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岩心资料等开展了研究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古地貌分析、沉积相研究、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研究等,取得了如下认识:(1)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认识,利用研究区及邻区地震及测井资料制作了声波合成地震记录,从浅到深对主要地震反射层进行了精细的地震-地质综合标定,在此基
学位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自然资源。草原生态安全状态的稳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对促进草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川西北草原方位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是长江、黄河流域天然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以及气候调节等方面对区域有重要作用。但该区域地理环境条件复杂,并时
学位
近几年受极端天气和强降水影响,我国洪水灾害频发,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社会稳定。洪水监测和评估可以直观有效的查明洪水演化规律与灾害损失,在防灾减灾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遥感开展洪水监测与评估具有成本低、观测风险小、时效性强等多方面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开展洪水淹没监测与风险评估,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也能为抗洪救灾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本文以鄱阳湖地区为
学位
草地地上生物量是草地植被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它的大小体现着草地初级生产力水平,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确估算草地地上生物量及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能够有效地衡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持草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青藏高原草地面积广阔,为我国高原畜牧业提供着重要的生产资源,它同时还发挥着“碳库”、“水塔”等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构建准确的青藏高原高寒
学位
以生蚝为原料制备酶解法蚝汁,对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酶添加量对蚝汁感官评分的影响,并以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利用模糊数学模型结合响应面的方法优化酶解法蚝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蚝汁的感官评分影响最大,其次是酶解温度,酶添加量对蚝汁感官评分影响最小。确定了酶解法蚝汁最佳工艺参数,即酶解时间3.6 h,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0.15%。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酶解法蚝汁色
期刊
定量评估全球植被时空动态变化是制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重要前提,卫星遥感数据衍生的生态参量产品为研究长时间序列全球及区域植被时空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源。理解和量化不同数据集表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的不确定性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在高海拔、大起伏度的山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势高耸、下垫
学位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因地表水分收支不平衡导致的干旱事件频发,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植被是衡量生态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一旦发生改变,植被便会迅速通过自身生理反应对外界做出警示。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大面积覆盖的草原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域干旱已成为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实时有效的监测内蒙古地区干旱状况,对区域干旱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标
学位
滑坡是世界上发生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危害极为严重。黄河上游河段深峡宽谷相间,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但龙羊峡—公伯峡河段内发育滑坡数量众多,不仅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严重制约着河段内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InSAR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其高精度、大范围、高效率等优势,使之在地质灾害形变监测与识别中日益受到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时空去相干、
学位
随着辽东湾探区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同一构造圈闭内的砂体相变快、油水关系复杂,表现出岩性控藏的特征,使得对辽东湾探区的勘探逐渐向地层岩性圈闭领域转变。众所周知,古地理研究是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必要手段,精确地查明沉积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是关键。目前关于辽西凸起中南段东营组古地理展布研究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是:(1)辽西凸起西侧物源何时越过凸起?(2)西侧物源从辽西凸起的什么位置、通过什么方式越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