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其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66%,承担的全社会就业人数更是高达80%以上。但由于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其发展仍然面临融资难的瓶颈,尤其是今年我国银根前所未有的收紧使得众多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更加绷紧,因此,中小企业将通过担保机构担保作为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有效手段。然而,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抗风险能力较差、内外部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行业监管缺位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冲击,这对于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担保公司来说,无疑更加大了其担保风险。由于担保公司不能将其多年积累的业务风险分散出去,而且政府也没有特殊的补助,所以,为了规避风险,很多担保公司就不愿意再增加担保的规模,从而担保的作用就不能完全的发挥作用,这就又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融资困难。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再担保机构顺势而生。再担保是指信用再担保机构和担保机构之间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为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的担保,其在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分散担保风险、规范担保行业的运作和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将我国“一体、两翼、三层”的信用担保体系框架有机的串联起来。在我国,再担保制度才刚刚进入探索期,东北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于2008年2月25日正式成立,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省、市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数量已达到14家,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推动的作用下,信用再担保机构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国再担保业务已实质性起步。但是由于再担保是一个新兴行业,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尤其是不能很好的分散其承担的风险,在加强风险监管、完善信用评级等方面缺乏有效地措施,对于再担保费率和风险分担比例也往往以经验数字来确定,缺乏严格的定量分析。信用再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寻求有效的再担保风险管理方法成为现在担保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下日本和韩国两个担保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的再担保发展经验,从受保企业、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三个风险主体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再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对于项目再担保,运用VaR模型测量再担保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然后通过设定一些假设条件来分析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的利润,在再担保机构利润为零的前提下保证担保机构获得正的利润并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贷款规模达到最大,从而为确定合适的风险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提出了一些计算思路,最后分别针对再担保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质性的相关建议,以完善我国的担保体系,促进再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正>全媒体时代,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网络自制节目纷纷开始探寻创新之路,不断进行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其中,有许多网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用于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IL-8、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观察组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
本文以涟钢1720mm冷连轧机板形优化和唐钢1800mm冷连轧机工程项目为背景,对六辊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板形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建立了薄带钢冷连轧板形
配电系统将输变电系统与用户连接起来,向用户分配和供应电能,包括配电变电站、高低压配电线路、馈线等网络和设备。作为直接与用户相连的部分,配电系统直接影响着用户正常供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辅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予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
小城镇是我国农村产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是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城乡联动的关节点。而作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重要纲领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对促进城镇的协调发展,优化
对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发变组保护装置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与我们国内所用的发变组保护装置进行了比较。并对其中定、转子接地保护、过负荷保护以及跳闸矩阵等进行了
精致化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它适用于企业管理,也适用于学校等事业单位的管理。通过这种管理,实现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目标。其实说到底,精致化管理的内涵可以
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今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机器人使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的运动精度是衡量机器人工作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因此,对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对制造机械设备的各种金属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金属材料质量检验和控制的手段、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迄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