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计测度问题既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随着区域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完善、成熟,统计学与区域经济学紧密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使区域经济学早日从定性转向定量,从传统迈向现代,是摆在区域经济学者和统计学者面前的共同课题。本文将分六章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第一章:导论。作者首先从5个具体实例着手,描述统计测度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和误用,阐明撰写本文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全文研究的基本框架。作者认为:(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一个经济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统计测度方法问题。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论证、调控过程中,用什么方法测度,方法是否科学,是衡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否的重要条件。(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领域已经引进了大量的统计测度方法,但还不十分完善,仍需不断充实、大力发展。(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客观上需要与统计测度方法紧密结合,才能促进本学科的研究向前发展。 第二章: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阐述区域和经济区域的概念、特征,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运用传统的统计分组法和现代的聚类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区域进行划分。通过将传统的统计分组法和现代的聚类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在经济区域的划分中,统计分组法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划分方法,但是现代聚类分析方法更具有综合性、形象性和客观性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将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能更科学、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区域的全貌。 第三章:区域经济差距测度。主要阐述区域经济差距的各种统计测度方法,对各种测度方法进行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某些统计测度方法。作者从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差距合理性检验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实际进行具体统计测度分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进度测度。主要阐述多种区域经济发展进度的统计测度方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统计测度方法,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问题上,作者在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霍夫曼比例和国家统计局工业化程度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计测度研究 *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工业化进度的测量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进度统计测度。 第五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主要阐述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世界主要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现代化的定义与特征,参照国内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和要求,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倩况,从现代化的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科技进步与人口素质、社会发展与居民物质生活、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等四个方面精选了16个指标,构建了反映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全国各省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第六章: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计测度实证分析。省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否顺利,统计测度方法是否科学、客观和准确,直接影响到全国大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作者从广东区域经济的实例出发,对一个省级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测度和具体分析,根据广东的实际问题,提出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