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中的低成本信号分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k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面临苏联的扩张主义威胁条件下,中美两国逐渐摒弃前嫌,开始改善双边关系以应对共同威胁。但是,在长达20年的对峙状态下,中美两国政府都互不承认对方的政治合法性,两国之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双方都缺乏沟通的渠道来消除猜疑,达成共识。于是,从1969年到1972年,中美之间经过一系列低成本信号的传递表明己方的善意和期望缓和双边关系的意愿。基辛格1971年7月秘密访问北京,促成了尼克松1972年访华,借此中美之间达成上海公报并建立联络处,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缓和。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权力结构变化会自动转变为国家政策变化和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忽视了政策调整过程本身。本文强调从敌对走向缓和不仅需要成熟的国际条件,同样也需要审慎的外交缓和过程。而在实现外交缓和的过程中,信号传递是重要的手段。1969年至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国际关系中因国际环境和双边通过信号传递实现从对峙走向缓和的典型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由美国首先采用的信号传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从信号传递的视角对中美这一缓和进程进行解读并由此探究低成本信号在这一进程中是怎样发挥以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的。在1969至1972年中美两国谋取缓和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低成本信号的采用不仅促进了整个缓和进程的顺利开展,而且使整个缓和进程在面临国际环境中的突发事件时不至于倒退。通过对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整个过程中低成本信号运用的梳理发现,低成本信号在整个缓和进程中发挥的是一种协调作用。由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发展、低成本信号本身的属性以及中美双方的互动特征,低成本信号的运用既可以传达己方的善意信息,而无需承担过高的政治风险,成功促进了中美缓和的实现。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随着公共财政理论的传播,财政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预算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的方式,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不少学者提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应当成为当前建设社会
长期以来,关于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一国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相关
地面沉降是一种因地表标高降低导致的地质灾害,会对近地表空间的基础交通设施、管线和建筑物等产生威胁。在地面沉降区域需要持续开展监测来预防、控制其危害。传统沉降监测体
资源错配是现阶段影响我国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资源错配的成因、影响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综合的探讨。第三章《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一个核算框
中国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走进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亚洲成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主阵地,所占份额也最大。在亚洲市场中,东盟国家近年来普遍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融资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其巨大的发
国家和市场的研究,长期以来分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独占领域。这不仅造成了学科分化,还导致了国家与市场的割裂研究。目前,中国资本管制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学层面,主要分析
研究向日葵盘果胶(SFHP)分子量分布对其体外抗氧活性的影响。制备SFHP,通过超滤技术将其分为>100 k D、10~100 k D、<10 k D三个级分。利用DPPH·、·OH及O-2·三种体外抗氧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于资金保值增值的迫切需要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一需求带动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诞生和发展。但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我国电信业2008年重组后的政府规制、技术进步并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对我国电信业进行分析(RSCPT产业分析法),具体阐述了重组后我国电信业目前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