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ACi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约占总心衰患者的50%,其住院率和死亡率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相近。临床治疗大多采用HFrEF治疗相关药物,治疗目标多为改善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并发症,进而缓解心衰体征,暂无特效治疗药物。针对HFpEF的药物研发及药物临床研究既往已开展多项,在动物实验中可见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但后续临床试验均宣告失败。目前认为既往药物研发过程中,新药往往通过改善高血压和糖尿病发挥治疗HFpEF的作用,并未提出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而临床治疗中,改善高血压和糖尿病对HFpEF的心衰体征获益有限,且存在部分HFpEF患者并未伴随相关并发症,治疗方式更为有限。故探究新型药物作用靶点显得尤为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最早被发现具有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功能,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发现HDAC也能调控大量其他蛋白乙酰化水平,进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应用HDACi抑制HDAC活性已在多种疾病中被证实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目前投入临床治疗的HDACi中,西达本胺已在国内批准上市治疗T细胞淋巴瘤,SAHA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T细胞淋巴瘤治疗,同样还有其他HDACi已开展临床研究。在心血管领域中,动物实验已证实SAHA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等作用,研究者进一步探索发现可能和SAHA的抑制炎症、维持线粒体稳态、改善能量供应等机制相关,相关临床试验已在国内外逐步开展。内容及方法该研究主要研究HDACi对于HFpEF的治疗作用,通过在体动物实验、离体细胞实验和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动物模型等进行分子机制探究,具体内容及方法如下:1)通过饮食诱导(high-fat diet和L-Name)构建HFpEF小鼠动物模型,给与HDACi抑制剂(SAHA25 mg/kg/d)皮下注射药物治疗2周,检测小鼠心脏超声、尾动脉血压、小鼠最大运动距离等功能学检测判断小鼠HFpEF体征改善情况;2)HDACi药物治疗两周后收取小鼠心脏组织行HE、PSR、Masson和WGA等病理学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和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3)获取小鼠心脏左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进一步生信分析探究HDACi药物在HFpEF治疗中主要引起的信号通路改变,并在小鼠心脏组织样本中进行PCR和Western Blot验证;4)分离心肌细胞线粒体检测HDACi对于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情况;5)分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给与TNF-α诱导心肌炎症后,给与HDACi和siRNA抑制HDAC1/2/3表达,观察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变情况,并行CO-IP和ChIP实验检测HDACi如何调控靶基因改变;6)构建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HDAC1/2/3小鼠,给与HFpEF饮食诱导7周和15周,检测前述小鼠功能学实验判断HDAC敲除对于HFpEF表型的作用,并收取小鼠心肌组织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改变情况。结果1.HDACi(SAHA)药物治疗两周可以显著改善HFpEF小鼠的心脏舒展功能紊乱(降低E/A和E/e’比值,升高GLS%),轻度降低血压,缓解运动耐力受损。2.WGA染色提示HDACi药物治疗并未改善HFpEF小鼠的心肌肥厚,肥厚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也并未显著性改变;PSR和Masson染色提示心室纤维化可被HDACi改善,检测纤维化蛋白和基因表达发现,HDACi药物不同程度抑制纤维化信号通路激活。3.小鼠心脏左室组织转录组测序及生信分析发现,HDACi可能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和抑制心脏组织炎症发挥治疗作用。4.分离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检测相关氧化呼吸功能,发现HFpEF中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但是HDACi对其治疗作用有限;检测炎症因子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发现HDACi可以抑制HFpEF诱导的炎症激活,降低心脏组织中NFKb p65蛋白及相关因子表达。5.在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HDACi或者siRNA敲降HDAC1/2/3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NFKb p65表达和核转运,减少NFκb p65和iNOS基因(NOS2)结合,抑制iNOS表达。6.HDAC1/2/3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可以抑制小鼠HFpEF疾病进展,同样抑制其心脏组织炎症因子激活,改善HFpEF心脏舒张功能紊乱。结论1.HDACi对于HFpEF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可以降低血压、缓解舒张功能紊乱、抑制心室纤维化和改善心肌炎症。2.同时抑制HDAC1/2/3表达可以降低心肌细胞中的NFκb p65表达和核转运,降低iNOS表达,改善心肌细胞炎症;单独抑制HDAC1、HDAC2或HDAC3并不能起到上述效果。在临床药物研发中可能需要考虑多种HDAC抑制才能起到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中国地区皮肤癣菌病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背景:皮肤癣菌病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流行病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地区皮肤癣菌病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目的:了解中国地区过去三十年中皮肤癣菌病和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并分析1991年至2020年间所有发表的有关中国大陆地区皮肤癣菌病和甲真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1)对纳入的124篇文章包含超过18万确诊为皮肤癣菌
学位
背景PAR2分布于绝大多数免疫细胞表面,脊髓背角和脊髓表浅层也均有PAR2表达,尤其是外周传入神经纤维的中枢端、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PAR2既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参与炎性反应,也可以直接通过神经元激活引起炎性反应。PAR2还与伤害性信号传导有关,其激活可以激活伤害性感受器并诱导痛觉过敏。在异位性皮炎等瘙痒研究中,也发现PAR2参与其中。由于PAR2在炎症性疾病和疼痛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
学位
背景: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哮喘的研究都集中在儿童和成人上。然而,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因此,更新并探索我国中老年人哮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迫在眉睫。另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显示Gasdermin B(GSDMB)基因与哮喘高度相关。多项研究显示无论在基因多态性还是在蛋白表达上GSDMB都与哮喘的发生发展相关。过表达GSDMB的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
学位
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在外观修饰、创伤修复以及皮肤微环境重塑中发挥关键作用。皮脂腺痣是一种伴有毛囊-皮脂腺-顶泌汗腺发育异常的良性皮肤错构瘤,其特征表现为增生的表皮和不成熟的毛囊以及正常或增生的皮脂腺,其中毛囊的发育停滞于早期的毛胚芽样结构,为毛囊发育异常疾病研究提供良好的临床模型。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BP,且没有编码蛋白能力
学位
目的:研究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中阴道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在白 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诱导的 固有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将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细胞)和白念珠菌标准菌株SC5314共培养,首先利
学位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具有异质性,受累部位极为广泛,可累及包括皮肤、关节、肾脏、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几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环境、激素等因素有关,其中遗传易感性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学位
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是民俗学者反思民俗文化传续过程中性别制度复杂性的自觉反应。女性主义与民俗学结合的初衷,是为了弥合现有范式面对社会新变的失效。但结合之后的成果能否独立为一个分支学科,取决于中国实践者在多大程度上能通过性别意识的养成,将来自女性主义的性别视角与性别敏感的范式规则内化为民俗学学科的常规法则。目前,在中国民俗学界,这一分支学科的建设尚处于萌发时期,而且建设过程中还要面对诸多来自女性主义
期刊
肢端型黑色素瘤(Acralmelanoma,AM),是皮肤科临床中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总数占亚洲黑色素瘤人群的70%。从遗传背景、临床表现和预后上看,亚洲黑色素瘤患者与目前研究较充分的白种黑色素瘤患者相比有较大差别,特别体现在早期诊断困难、靶向治疗选择少,免疫治疗应答不佳等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切入点以发掘针对亚洲人AM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是解决临床诊治难题的重要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
学位
背景:膀胱癌目前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以此降低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风险。目前,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受到化疗药物的毒理特性和膀胱生理学因素的严重影响。如化疗药物在膀胱内的滞留时间短,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能力弱,对肿瘤的穿透能力较弱及药物的副反应较大。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能够特异性、高效地杀灭
学位
背景:多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s syndrome,MMDS)是一类与线粒体铁硫簇(iron-sulfur cluster,ISC)合成相关的细胞核基因(nuclear DNA,nDNA)突变密切相关的线粒体疾病。MMDS可造成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严重破坏,从而损害多种代谢途径,临床上主要呈现神经系统损伤、脑损伤、发育不良、肌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