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中常用农药的残留特性与降解机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3~2006年,在对江苏省小麦生产区农药残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进行了小麦开花灌浆期使用多菌灵、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防治小麦赤霉病、麦蚜、灰飞虱等病虫害的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上述农药在植株不同部位及土壤中的残留特性;探明了不同杀虫剂在小麦上的降解机制;研究了大田可操作的栽培农艺降解措施;结合农药残留特性提出了麦田防治病虫兼治灰飞虱的综合防治策略及其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江苏省中弱筋小麦生产区农药残留的调查分析表明,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机磷农药检出率分别为95.2%和100%,农药残留状况比较普遍;中等毒性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在苏中地区普遍存在,里下河优质中筋小麦区个别点毒死蜱超出国标(GB16333-1996),沿海南部和丘陵饼干糕点小麦亚区个别点乐果超出国标(GB5127-1998),此现状有待缓解,但建立无公害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体系有一定基础;高沙土优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均未检出是优质专用型弱筋小麦的安全生产区。(2)较系统地明确了常用杀虫剂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在小麦不同部位的残留特性及其差异。杀虫剂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喷施后,随时间的推移在穗部、叶片和茎鞘上的农药残留均呈下降趋势。乐果和毒死蜱喷施初期,残留下降的幅度不受植株部位不同的限制,在不同部位的降解具有同步性;吡虫啉残留与乐果和毒死蜱有所不同,在穗部和叶片上的下降幅度大于茎鞘,在不同部位的降解属异步性。说明吡虫啉降解的主要影响因子与乐果和毒死蜱不同。小麦地上部不同部位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残留降解趋势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 T为施药后天数/d;Ct为时间T时的农药残留量/mg·kg-1;K为消解速率常数)来拟合,拟合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乐果的降解半衰期范围在1.23~4.75d,毒死蜱的降解半衰期范围在1.17~3.36d,吡虫啉的降解半衰期范围在1.33~5.78d,半衰期与农药剂量相关性不显著。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在小麦植株上降解的快慢主要由喷药后3天内的降解速率决定,且与喷药期有一定关系。喷药时期较早的处理药后3d的降解速率小于药后1d,但花后35天处理的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降解速率药后3d略大于药后1d,可能此时植株已比较老化,该时期喷施的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更长时间的分布于植株外部,极少被株体吸收,受环境影响更大。小麦成熟期乐果、毒死蜱的残留主要分布在籽粒中的麸皮、以及颖壳和土壤里。在只喷施一次的情况下,小麦收获10天之前大田喷施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的乐果和毒死蜱,收获籽粒符合国家标准(GB5127-1998;GB16333-1996)。且籽粒中乐果、毒死蜱经过磨粉加工过程,麸皮被分离还会去除大量的残留乐果,提高了面粉食用的安全性。但乐果喷施时间越早,进入面粉内部的可能性越大。在本试验范围内,收获期小麦植株的各部位均未检出吡虫啉。小麦开花后喷施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行间土的残留均呈下降趋势,残留降解趋势亦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来拟合,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乐果和毒死蜱在小麦根际土中的残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下降速度大于行间土。毒死蜱喷药后1天根际土中的残留浓度占行间土的百分比与乐果喷药后3天的残留浓度占行间土的百分比相当,说明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渗透性要比乐果强。农药残留特性进行比较,乐果和毒死蜱的降解半衰期长短顺序为土壤>穗>茎鞘≥叶片,穗、茎鞘和叶片的差异前期大于后期;吡虫啉的降解半衰期长短顺序为土壤>茎鞘>叶片≈穗。(3)较系统地明确了小麦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在植株不同部位的残留特性及其差异。小麦收获期多菌灵在籽粒、穗、叶片和茎鞘上的残留浓度基本规律是用药剂量高,最终残留量也相对较高。多菌灵的残留主要在叶片、颖壳和穗轴,籽粒和茎鞘中均未检出。多菌灵在小麦穗部、叶片和茎鞘上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不同器官在喷药初期的初始沉积量不同,表现为穗>叶片>茎鞘;各部位的降解动态表现为随生育进程,残留量逐渐下降,至成熟期降至最低,各器官趋势一致,且前期降解速率较快,后期速率减缓。不同器官中多菌灵降解的半衰期不同,表现为穗部的半衰期短于叶片和茎鞘,穗部的降解较快,可能与穗部位处植株最上层受光性好于叶片和茎鞘有关,且多菌灵在小麦上主要是光解和雨水淋溶。两年的降解方程系数及半衰期不一致,这主要与生长条件不同有关。吡虫啉、毒死蜱分别与多菌灵混合施用后对多菌灵残留产生影响:吡虫啉使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延长,毒死蜱使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缩短。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结果一致,且在穗部的影响更大,可能进一步说明光解是多菌灵在小麦植株中降解的主要方式。按本试验的处理方法,成熟期籽粒中的多菌灵残留量均低于0.5mg/kg的国家标准(GB 14870-1994)。(4)探索了参试农药在小麦上可能的降解途径。喷施不同农药后,穗部乐果和毒死蜱初始沉积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温和穗鲜重,吡虫啉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穗鲜重,气温对吡虫啉在穗部的初始沉积量没有影响;气温、叶片鲜重和风速是乐果在小麦叶片上初始沉积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毒死蜱在叶片上初始沉积量的影响因子主要是气温和叶片鲜重;吡虫啉的叶片上初始沉积量的影响因子是叶片鲜重,气象因子中气温、风速等没有影响。而茎鞘各农药的初始沉积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茎鞘鲜重。乐果和毒死蜱降解初期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温,因气温主要对农药的挥发速率起作用,说明乐果和毒死蜱在降解初期,可能主要是挥发作用使植株上残留减少,但气温对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影响不显著。由于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的温度相同,挥发作用是乐果和毒死蜱在各部位初期的降解具有同步性的主要原因。小麦穗和叶片中的吡虫啉降解主要影响因子是日照时数,但日照时数对茎鞘中的吡虫啉降解影响不显著,可能茎鞘的受光性不如穗和叶片是吡虫啉在小麦不同部位降解异步性的主要原因,同时说明光解是吡虫啉在小麦植株上初期的主要降解方式。(5)研究了可实际操作的大田栽培农艺降解措施。叶面喷施化学物质对农药的降解以喷洒碱性的NaOH和Na2CO3对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的降解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微酸性的KH2PO4和中性的NaCl溶液对乐果、毒死蜱和吡虫啉的降解几乎没有效果,说明碱性溶液可加速这三种农药的降解,但应注意在碱性土壤上不宜使用。丙酮和NaOH对麸皮中的多菌灵有显著降解效果,核黄素和氯化铁对颖壳中的多菌灵有显著降解效果,但丙酮属于有机溶剂,易燃易爆不安全,对多菌灵虽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但多菌灵属于低毒低残留药剂,因此不建议丙酮作降解剂使用。施用氮肥和钾肥对农药的降解效果为,有机肥好于尿素和碳铵,草木灰好于KCl和K2CO3处理。可能由于有机肥改善了微生物生长环境,促进了农药的降解。(6)提出了麦田防治病虫兼治灰飞虱的综合防治策略及其理论依据。小麦开花期喷施多菌灵、花后7天喷施毒死蜱和乐果均能导致花后27天灰飞虱虫口密度显著增加。经相关分析,麦田灰飞虱虫口密度与小麦叶片、穗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蔗糖转化酶(Invertase, Inv)活性呈正相关,与小麦叶片中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呈负相关。与对照相比,除吡虫啉和咪鲜胺外的农药处理均使小麦叶片、穗中的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和Inv活性增加,酚含量和PPO活性降低,以多菌灵加毒死蜱处理的调控效应最大。说明农药对灰飞虱虫量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农药使小麦植株生理生化发生变化而引起。把灰飞虱虫量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建议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宜轮换使用多菌灵与咪鲜胺,防治麦蚜时宜选用吡虫啉。且根据吡虫啉的残留特性,即使花后35天使用吡虫啉加倍剂量仍不会使收获的小麦籽粒残留超标,防治麦田蚜虫和灰飞虱使用吡虫啉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体操普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体操特色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对达成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研究《体育与健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当中,对工业生产现场的在线监控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通过对工业现
目的:分析髓腔内注射镇痛合剂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术后镇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2月间在本院骨外科接受THA治疗的102例
9·7 县之者权也,乎之者衡也。①浊者使清,险者使平。②离乎情者必著乎伪,离乎伪者必著乎情。④情伪相荡,而君子小人之道较然见矣。④玄者以衡量者也:⑤高者下之,卑者举之;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结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向远端重度脱垂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向远端重度脱垂椎间盘突出14例,突出节段L2/3 1例,L3/4
目的:探讨U型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9月至2016年09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63例患者
目的分析缺血修饰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地招募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200例因胸痛(<3 h)就诊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疑似ACS的患者,来院即刻抽取静
<正> 酱油的提取,是将酱醅里的氨基酸等有效成份,溶解于浸泡液,再采用压榨机或自然渗滤法使其与酱渣分离的过程,在酱油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合理选用较先进的
目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会显著提高移植受者发生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概率,免疫抑制剂无法防止或者延迟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近年来相继有多篇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MSC
<正>在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说是最头疼的,到底采取什么收账政策,各个企业都动了不少脑子,我在这方面也有切身体会: 两年前到一血液制品企业去进行审计,发现该企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