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中传统中心支撑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受压易发生屈曲,从而退出工作,促使结构整体刚度迅速下降,对结构十分不利,为了解决支撑受压屈曲的问题,国外学者经过多年研究,研制出一种可以避免发生屈曲的支撑,称为约束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Brace)。这种支撑受压屈服不屈曲,具有拉压相同的性能,因此即使在结构变形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约束屈曲支撑仍旧提供给结构良好的抗侧刚度,并且由于核心构件的屈服,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充分发挥其耗能性能。对于约束屈曲支撑自身性能的研究日趋深入,包括核心构件的截面形式,外包构件的刚度,外包构件与核心构件之间缝隙的尺寸以及单个支撑的耗能性能等。本文则主要针对高烈度区下带约束屈曲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给出约束屈曲支撑在抗侧刚度不足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设计流程。结合工程算例,对原结构进行了支撑的设计和布置,并采用ANSYS,PKPM等有限元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构布置支撑后,由于支撑的加入使结构内力分布与原结构有差异,为了保证结构的塑性发展在地震作用下满足抗震设防标准,本文采用ANSYS和SAP2000等有限元软件通过大量算例对比分析了传统支撑与约束屈曲支撑、不同约束屈曲支撑抗侧刚度以及不同约束屈曲支撑布置方式对结构塑性发展的区别。结果表明,约束屈曲支撑在增加结构刚度,减小层间位移以及抗震耗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性能,并且应采用合理的约束屈曲支撑的截面面积以及布置方式,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满足抗震设防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