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类圆线虫中40S pre--rRNA成熟关键因子(RIOK--1,RIOK--2和DIM1)编码基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糖体作为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是自然界所有细胞中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细胞机器。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过程在真核细胞中非常复杂,参与核糖体组装过程的200多个组装因子和几种耗能的酶与组装的核糖体瞬时缔合,以促进rRNA的加工和折叠以及核糖体蛋白的结合,从而促进具有翻译能力的核糖体亚基的产生。18SrRNA3末端的切割是核糖体小亚基成熟过程中的最后事件之一,它会生成成熟的具有翻译功能的小核糖体亚基,参与该过程的非核糖体蛋白-RIOK-1(Right Open Reading Frame 1 protein kinase)和RIOK-2(Right Open Reading Frame 2 protein kinase)蛋白激酶的缺失均可引起核糖体成熟过程的紊乱,是40Spre-rRNA成熟所必需的蛋白激酶。除此之外,RIOK-1和RIOK-2可以驱动细胞增殖和存活,并且他们的表达与致癌性AKT信号有关。在核糖体小亚基成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另外一个加工因子-DIM1(Dimethyladenosine transferase 1)是RIOK-2蛋白激酶的底物,其是合成核糖体小亚基18SrRNA的前加工反应所必需的,DIM1通过对rRNA进行甲基化修饰从而促进核糖体的成熟。尽管已在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详细阐明了RIOK-1,RIOK-2和DIM1的功能,但对其在寄生虫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使用显微注射转基因技术和关键氨基酸突变技术对RIOK-1,RIOK-2和DIM1在寄生线虫中的功能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
  1)粪类圆线虫(Stongyloides stercoralis)RIOK-1蛋白激酶调控幼虫的生长发育
  通过转基因技术确定的定位在粪类圆线虫幼虫神经细胞内的Ss-RIOK-1(粪类圆线虫RIOK-1蛋白激酶)含有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在体内表达因为催化结构域内282位天冬氨酸突变而引起的在体外丧失激酶磷酸化活性的Ss-RIOK-1可强烈抑制粪类圆线虫转基因幼虫的发育,并最终导致幼虫在自由生活的第一阶段幼虫(PFL L1)到第二阶段幼虫(PFL L2)的发育过程中死亡。通过在体内共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s-RIOK-1可有效救援D282A突变表型。我们的发现表明,Ss-RIOK-1对于粪类圆线虫自由生活幼虫的发育和存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其催化活性对其在寄生线虫中的功能至关重要。
  2)粪类圆线虫RIOK-2蛋白激酶调控幼虫的生长发育和虫卵的孵化
  Ss-RIOK-2(粪类圆线虫RIOK-2蛋白激酶)主要在转基因幼虫的肠道和皮下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不仅如此,在转基因的胚胎中Ss-RIOK-2同样是表达在细胞质中。Ss-RIOK-2在幼虫中的表达随着幼虫从PFLL1到感染性第三阶段幼虫(iL3)的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即在皮下组织中表达Ss-RIOK-2的幼虫数量增加,而在肠道组织中表达Ss-RIOK-2的幼虫数量减少。催化域内保守的228位天冬氨酸的突变导致Ss-RIOK-2在体外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并且体内表达激酶活性部分丧失的Ss-RIOK-2引起幼虫的生长和发育出现明显的延迟。有趣的是,ATP结合域内保守的123位赖氨酸突变的Ss-RIOK-2的表达可导致转基因虫卵的孵化缺陷,并且引起定位在虫卵细胞的细胞质中的Ss-RIOK-2异常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在体内共表达野生型和ATP结合关键氨基酸突变的Ss-RIOK-2可有效的救援虫卵孵化障碍,并且使Ss-RIOK-2恢复其细胞质定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s-RIOK-2的ATP结合能力而不是其催化活性对于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孵化至关重要。
  3)粪类圆线虫DIM1编码基因的鉴定及其在幼虫中表达谱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NCBI数据库和Wormbase数据库获得粪类圆线虫Ss-dim-1基因的cDNA序列,其中编码区长度为915bp,共编码304个氨基酸。通过氨基酸比对发现Ss-DIM1(粪类圆线虫二甲基腺苷转移酶1)具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Ss-dim-1基因在粪类圆线虫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转录,且在体内发育阶段和成虫阶段具有较高的转录水平。体外磷酸化实验表明Ss-DIM1可显著被Ss-RIOK-2蛋白激酶磷酸化。应用在线软件预测的Ss-dim-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全长1602bp,转基因实验表明Ss-dim-1基因启动子可以驱动gfp基因主要表达在幼虫身体中部的生殖原基。
  本研究在粪类圆线虫中对RIOK-1和RIOK-2蛋白激酶进行功能研究,对其在粪类圆线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虫卵的孵化过程中的功能进行探索;其次,对粪类圆线虫DIM1甲基转移酶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在幼虫中的表达谱进行检测,旨在阐述三个核糖体小亚基成熟关键因子在粪类圆线虫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功能,为深入探讨粪类圆线虫中核糖体加工因子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并为开发新型抗寄生线虫病的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该研究对既非农药、又非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一类对植物具有诱抗作用的新型环境相容型生物农药——几丁聚糖生物制剂,进行了室内抑菌和孢子萌发、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和数量的影响、对作物种子萌芽及不同作物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各种作物病害防治和和抗病性诱导作用、以及对植物防御酶系和钙调素的活性诱导测定等试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几丁聚糖生物制剂对植物表观的控病作用和内部生理生化代谢的调节作用.
家蚕因能吐丝结茧而被列为重要的经济昆虫。蚕丝是一种天然的动物蛋白质纤维,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开始利用蚕丝制作纺织服饰。自古以来,蚕丝制品以其华丽的外观、优雅的光泽、舒适的体感而被大众喜爱。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蚕丝还具有可控的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可塑性等优点,开启了蚕丝在生物医学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生物传感器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广阔应用空间。蚕丝独特的蛋白成分及成纤维过
学位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 GV)染色质最初是不凝集的,随着卵母细胞生长,染色质会凝集成不同的构型。生发泡染色质构型与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相关。然而,过去报导的卵母细胞生发泡染色质构型分类标准不统一,并且不能很好地与卵母细胞发育能力联系起来。因此,亟需建立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分类标准,进而明确其与发育能力的关系。此外,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可进
学位
繁殖障碍是造成母猪生产力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则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疫病因素之一。PRV感染妊娠母猪后,可引起母猪单核细胞病毒血症,降低母猪免疫力,并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出现流产和死胎等临床症状。另外,PRV感染耐过猪会转为潜伏感染状态,长期携带病毒并排毒,成为新
学位
CD83是I型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最初发现CD83表达在成熟的树突细胞(DC)上,故将其作为DC成熟的分子标记,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D83的表达不局限于成熟DC,在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均有表达。CD83分子有两种存在形式,表达与细胞膜上的CD83,被称为膜结合CD83(Membrane-bound CD83,mCD83),CD83胞外区经蛋白酶水解脱落的称为可溶性CD83
学位
家猪作为人们驯化的产物,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生产性能和繁殖性状等都经历了遗传变异,基因组水平的变异引起了生物体的变异和进化,分析基因组水平变异可以深刻认识家猪各个品种的遗传特异性,分析进化关系,了解群体的历史。基因组作为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含各种生物信息,包括遗传变异、基因突变等,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深县猪的群体结构和选择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深县猪对于其他品种的群体特征,同时分析深县猪相对于人
学位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全球性寄生虫病,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精神萎顿、体温下降、逐渐排泄血便,病愈雏鸡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给鸡规模化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柔嫩艾美耳球虫相关研究已不仅限于柔嫩艾美耳球虫对宿主致病作用,有关柔嫩艾美耳球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备受关注。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宿主后常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菌群中增加的致病菌进一步加深肠道炎症,而减少的益生菌可以通
学位
不孕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问题,而大约一半的病例是男性不育引起的。睾丸间质细胞是睾丸中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其氧化应激和凋亡可导致睾丸功能障碍,是男性不育的病因之一。因此,寻找有效的抗氧化和抗凋亡补充剂是克服男性不育症的潜在策略。褪黑素是机体可自身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物质,对维持哺乳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褪黑素
结核病(TB)是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和牛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和牛的高传染性疾病。两种物种都拥有近99%的基因组同一性,并且可以以比感染自己的宿主更少的疾病严重程度感染彼此的宿主。这一观察结果导致了针对人类结核病的卡介苗芽孢杆菌(BCG)疫苗(牛分枝杆菌的改良形式)的开发。目前,卡介苗是唯一可用于结核病的疫苗,对成人没有增强作用和功效。有希望的辅助剂或BCG补充剂仍然是克服结核病
学位
禽类是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的自然宿主,其携带的流感病毒时常能跨种传播而感染哺乳动物,但很少能建立持续的感染。当流感病毒累计到足够多的适应性突变或者置换,且首次在人体中感染,才有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如1918、1957、1968、1977和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目前,普遍认为禽流感病毒HA受体结合区突变和聚合酶PB2627K的突变是禽流感病毒适应哺乳动物的关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