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新生儿肠道感染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对新生儿个体健康危害大,严重感染者可导致死亡。肠道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是常见病原体之一,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目前病原体检测只做细菌培养,缺乏EV快速诊断检测技术,新生儿EV感染易被忽略,可造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EV感染暴发流行。本研究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检测粪便常见EV类型,探讨NICU住院新生儿EV感染的临床特征,从而了解新生儿EV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6月出生后24h内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 8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宫内窒息缺氧情况、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黄疸情况、母亲产前高危因素等,留取生后不同时间段粪便标本,无消化道症状者生后72h内、72h-1w各1次,以后每1w收集1次至出院,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胀、呕吐、消化道出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生后72h内、生后72h-1w各1次,之后每1w收集2-3次至消化道症状消失,其后改为每1w收集1次至出院。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粪便EV通用型,随后对阳性标本进行一代测序,得到的基因序列于NCBI网站进行Blast,最终获得相应血清型。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NICU住院新生儿EV感染发病率为10.58%(9/85),其中柯萨奇病毒(coxsackie,COX)A6感染发病率为8.23%(7/85),EV 71感染发病率为 2.35%(2/85);EV感染检出率5.06%(13/257),检出高峰月份为4、5、7月,首次检出EV的年龄高峰为日龄1-7天(6/9); 2. 有宫内感染病史、有胎膜早破病史、使用抗生素、母亲有产前感染病史、母亲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病史的患儿感染率较无相应病史者高; 3. 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EV感染率、足月儿和早产儿EV感染率、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EV感染率、阴道产儿与剖宫产儿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4. EV感染新生儿消化道症状包括腹胀(44.44%)、消化道出血(33.33%)、呕吐(22.22%)、腹泻(11.11%)、肠穿孔(11.11%),其他系统症状包括:黄疸、颅内感染、血小板(platelet,PLT)下降等。 5. EV感染新生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危重病例(1/9),无死亡病例,临床恢复期EV检出率为33.33%。 结论: 1. 我院NICU新生儿EV感染率10.58%,以COX A6、EV 71血清型为主,发病高峰在生后1周内; 2. 胎膜早破、宫内感染、GDM、母亲产前感染、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是发生EV感染的高危因素,该类患儿有必要完善EV感染检测; 3. 新生儿EV感染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伴有黄疸、颅内感染、PLT低下; 4. EV感染新生儿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