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和剖析失眠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诊疗信息,探究深圳地区失眠症的人群特点和临床特性,分析失眠患者的情绪特征,研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和引起其有差别的因素,研讨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失眠中医辨证论治的观察,总结有效人群特点以剖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期对失眠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门诊的失眠患者。1、失眠人群特点及临床特性研究(调查研究)的临床资料采集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制定的信息采集表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失眠类型、中药处方、睡眠质量情况、抑郁及焦虑量表情况等资料。中医辨证论治的症状、体征采集则通过填写自制的中医辨证论治症状清单收集。2、有效人群特点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探析则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病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所有患者疗程为28天,设2个时间点,分别为首诊(治疗前)和末次诊疗(治疗28天),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作为疗效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有效率分布情况和影响有效率的因素。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到合格病例60例,其中女性34人(56.7%);年龄分组,41-55岁 26 人(43.3%),18-40 岁 20 人(33.3%),56-65 岁 14 人(23.3%);婚姻情况,已婚30人(50%);职业中,脑力劳动患者44人(73.3%),而体力劳动者16人(26.7%);文化程度分组中,中等学历的患者29人(48.3%),高学历19人(31.7%),低学历12人(20.0%)。病程中,大于24月者29人(48.3%),3-6月的患者23人(38.3%),6-24月的患者8人(13.3%);居住情况中,独居的患者42人(70.0%),与他人同住者共18人(30.0%);失眠类型分组中,入睡困难组28人(46.7%),眠浅易醒组,23人(38.3%),早醒组9人(15.0%)。本研究中中医证型的分布,肝郁化火失眠患者人数比例较高,男性在其所有证型中痰热内扰证比例最大,女性中肝郁化火比男性多;病程大于24月的患者辨证是肝郁化火的比例较大;入睡困难型失眠者中肝郁化火证人数较多;眠浅易醒的患者多见心脾两虚。各年龄段及职业分组对中医证型分布无影响。有效率与不同失眠类型有关,入睡困难组的有效率高。不同病程的有效率不同,3-6月有效率最高。性别的有效率分布,男性比女性的有效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失眠人群中多以女性发病为多,脑力劳动者多发,与抑郁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失眠患者的证型主要是肝郁化火证。男性中痰热内扰的分布比例较女性大,而女性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的分布比例较男性大。对于入睡困难为特点的失眠患者以肝郁化火多见。有效率分布研究中,男性的有效率比女性高;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有效率较高;入睡困难型的失眠患者有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