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索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筛选出其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全面提高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认识,以期为临床研究和防治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观察补肝益肾方干预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探索改善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有效中医药手段,以期减少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进一步提高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远期疗效。方法:1.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纳入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的135例正在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分析出现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初步筛选出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再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式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其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发生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患者,根据其疼痛程度进行分类,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与疼痛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2.研究二:根据纳排标准,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符合要求的病例64例,将其按照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根据剔除标准,最终确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碳酸钙D3片的基础上加用补肝益肾方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种方式对患者简明疼痛评分、晨僵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手关节功能障碍评分、骨密度、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全面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一:(1)在入组的135例患者中发生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有64例,其发生率为47.4%,中位发病时间为服药后3.5个月。(2)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最多发的疼痛部位为手/手腕48例(75%),其后依次为膝关节39例(60.9%)、腰部23例(35.9%)、肩关节19例(29.7%)、髋关节15例(23.4%)、脚/踝8例(12.5%)。(3)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疼痛等级分布以轻度疼痛为主(62.5%),中度疼痛次之(28.1%),重度疼痛最少(9.4%)。(4)在发生AIA的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占比最多(40.6%)。(5)中度和重度疼痛的AI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占比最多。(6)在单因素分析中,得出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化疗史、紫杉类药物化疗史、中医证型、骨密度、钙剂/促钙吸收剂服用情况、运动情况、日照时间共11项与AIA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7)在多因素分析中,得出年龄、化疗史、中医证型、骨密度、钙剂或促钙吸收剂服用情况、运动情况、日照时间这7项是AI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8)在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疼痛程度的多因素分析中,得到年龄、中医证型、骨密度是AIA疼痛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2.研究二:(1)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各项疼痛评分,疗效优于服用仅碳酸钙D3片组(P<0.05)。(2)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晨僵时间(P<0.01),仅服用碳酸钙D3片治疗对患者的晨僵时间无明显缩短(P>0.05)。(3)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疗效优于仅服用碳酸钙D3片组(P<0.05)。(4)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的疗效更优(P<0.01),治疗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为70%,对照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为2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两组治疗后均能减轻患者膝关节和手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对骨密度的提升程度更高(P<0.05)。(7)两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的血清钙,但差异不明显(P>0.05);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后能降低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8)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8个维度的全面健康状况,疗效优于服用碳酸钙D3片组(P<0.05)。(9)两组治疗均未出现雌二醇等安全性指标的异常及骨折等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论:1.研究一:(1)研究表明发生AIA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为主,中度及重度疼痛的AI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占比居多。(2)年龄<55岁,有化疗史,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或脾胃虚弱证,骨密度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是A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钙剂或促钙吸收剂,经常运动,每日日照时间≥30分钟是AIA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3)在发生AIA的患者中,年龄<55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骨密度为骨质疏松者的疼痛程度更高。2.研究二:(1)补肝益肾方治疗AIA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关节的疼痛评分和功能活动障碍,缩短患者的晨僵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候,全面提升患者的健康状况。(2)补肝益肾方可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3)补肝益肾方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雌二醇和其他安全性指标的异常,未出现骨折等不良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观察并研究调神通腑针刺法结合头针针刺足运感区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60例脑卒中后便秘病人。将其按每组3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针灸科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施以单纯“调神通腑”针刺法,观察组施以“调神通腑”针刺法+头针针刺足运感区。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日1次的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并评价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下肢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聚焦针刺对比/联合康复物理疗法的效能差异。方法:本研究病人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病房,纳入时间为2020.3~2021.1,共纳入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20例。三组均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试验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1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对照2组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遵循本次研究的标准严格纳入60例符合要求的受试者,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皮针进行治疗,每日一次,6天的连续治疗后休息1天,14天为一疗程,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赵晓峰教授中医药治疗眩晕病的遣方用药及取穴规律,全面总结赵晓峰教授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及临床治疗眩晕病提供思路及方法。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借助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对收集到的经由赵晓峰教授门诊诊治的眩晕病患者的中药、穴位处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别揭示导师治疗眩晕病的遣方用药及取穴规律,并结合临床实际和导师经验传授,全面总结导师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经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不孕症患者AMH水平、中医证型、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及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等数据,研究不孕症患者AMH水平与中医证型及子宫内膜状态等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临床上运用AMH水平判定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状态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并探索不同AMH水平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天津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ITP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研究,探讨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出血情况的关系,以及ITP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对中医临床疗效及组方思路进行分析,并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TP的疗效,以期进一步指导ITP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一: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TP患者,共计81例,根
目的:通过对赵晓峰教授临床治疗项痹病的病案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深入分析导师治疗本病的遣方用药特点及针灸配穴经验,提炼并总结学术思想,以期丰富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赵晓峰教授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项痹病的门诊病案共536份,对这些病案材料进行整理、提取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借助系统“数据分析”、“统计报表”中的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功能,从中药组方、穴位配伍等方面
研究目的:探讨CKD3-4期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缓CKD进展,使心脏损害的发生率降低,预防心肾综合征的发生。研究方法:1.本研究对象选自从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KD3-4期患者共296例。2.根据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非心衰组和心衰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对营养状况作出评估,探索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营养状况,揭示中医体质、中医证候、临床指标、营养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从中医角度防治透析相关性营养不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行腹膜透析治疗并规律随访的
研究目的:本课题将从嘌呤代谢方向入手,研究中药汤剂益肾健脾化浊方对HUA患者的降SUA疗效及对血清HX的影响,与非布司他进行对比,探究该中药汤剂能否通过改善机体嘌呤代谢紊乱降低SUA,使患者获益更多。研究方法:本课题纳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9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35例,西药组29例,中药组32例。三组均予宣教,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西药组口服非布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