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评价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下肢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聚焦针刺对比/联合康复物理疗法的效能差异。方法:本研究病人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病房,纳入时间为2020.3~2021.1,共纳入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20例。三组均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试验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1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对照2组予假针刺联合康复,所有治疗3次/周,治疗6周,共18次。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6周对患者进行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Lower extremity,sFMA-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并计算有效率,最后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Graph Pad 8.0软件作图,并进行结果评价。结果:共纳入病例60例,脱落0例,最终完成60例。1基线资料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肌力、sFMA-L评分、NIHSS评分、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2.1有效率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90%、95%、75%。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与对照1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2量表评分(1)sFMA-L评分比较:“组别*时间”对评分的交互作用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时间因素(组内比较):三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评分总体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各组3周与治疗前,6周与治疗前,6周与3周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别因素(组间比较):治疗3周,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1组但高于对照2组,三组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除试验组与对照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6周,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1组但高于对照2组,三组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试验组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NIHSS评分比较:“组别*时间”对评分的交互作用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时间因素(组内比较):三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评分总体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各组3周与治疗前,6周与治疗前,6周与3周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别因素(组间比较):治疗3周,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1组但低于对照2组,三组评分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试验组与对照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6周,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1组但低于对照2组,三组评分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3)MBI评分比较:“组别*时间”对评分的交互作用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时间因素(组内比较):三组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评分总体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各组3周与治疗前,6周与治疗前,6周与3周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别因素(组间比较):治疗3周,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1组但高于对照2组,三组评分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1组但高于对照2组,三组评分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与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单一针刺、针刺联合康复、单一康复均能有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其中针刺优于康复,但与针康联合疗法疗效相当;2单一针刺、针刺联合康复、单一康复均能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针刺优于康复,但与针康联合疗法改善程度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中药补肾健脾化瘀法结合生活方式管理治疗痰瘀互结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PCOS-IR),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胰岛素抵抗型PCOS,辨证属痰瘀互结证患者67例。将纳入
目的:本课题是一项回顾性研究,通过收集符合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诊断标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化验检查结果,分析CKD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化验检查结果,通过分析结果可了解CKD合并肠道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D)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CKD患者的治疗、延缓CKD疾病进展、提高CK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数据资料。运用“肠肾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温针灸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脾胃虚寒型痞满的疗效差异,探讨温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掘温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脾胃虚寒型痞满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0例中风后脾胃虚寒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针对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合并的基础疾病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以及相应常规对症治疗,如抗凝、控制血压、降糖等,此外,针
目的:本课题以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即时止痛效果等多个角度客观地评价舒筋通络针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应用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提供一套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新方案。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自2020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部,并且临床确诊的患者
目的:通过对“养血舒筋”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此外,探讨分析“养血舒筋”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的作用机理,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入6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拘挛患者,并对其随机分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各接受为期两周的治疗,每周一到周六实施治疗,周日休息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阴和阳”针法结合镜像疗法治疗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运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中手指及手腕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手功能评定量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真实医疗环境下针刺综合疗法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证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三病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既往是否中风的信息,并在入院及出院时评估患者上下肢肌力、神经功能缺损及残疾程度,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针刺综合治疗并记录治疗时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将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并获得结果,以探索适合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标准的6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病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管理。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芒针透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瘀滞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估芒针透刺治疗肩周炎瘀滞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60名肩周炎瘀滞型患者,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针灸科,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两组可比。采用VAS评分和CMS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
研究目的:观察并研究调神通腑针刺法结合头针针刺足运感区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60例脑卒中后便秘病人。将其按每组3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针灸科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施以单纯“调神通腑”针刺法,观察组施以“调神通腑”针刺法+头针针刺足运感区。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日1次的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