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杉木的营养元素内循环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体内养分内循环是森林养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利用会同杉木林定位连续25年测定的生物量和树木养分数据研究杉木养分内循环。本研究根据某个林龄段开始时活着的树木器官生物现存量和器官生长周期,推算这个林龄段的“仍存活器官”(仍存活器官是指某个林龄段开始时活着的且在这个林龄段结束时还活着树木器官)生物量。某个林龄段“仍存活器官”再吸收或转移出的养分量根据这个林龄段的“仍存活器官”生物量和这个林龄段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树木器官养分含量差异估算;不同林龄时枝叶枯死前向活器官转移的养分量利用不同林龄时枝叶枯死量和不同林龄时活枝叶和死枝叶的养分含量差异估算等研究方法,研究了会同杉木枝叶枯死前养分向活器官转移和“仍存活器官”的养分转移的两种植物体内养分内循环的过程及随树龄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如下。(1)会同杉木林枝叶枯死前转移养分总量中绝大部分是叶的转移量。林分20年生以前,枝叶枯死前养分转移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20年生以后,随林龄增加而减少。枝和叶枯死前的N、K、P、Ca转移量都随林龄增加而增大,Mg转移量随林龄增加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现象。枝叶枯死前转移N、K量超过P、Ca、Mg的数倍。(2)1~25年生杉木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率22.99%~26.06%,枝枯死的为21.64%~22.59%,都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同一林龄段树叶养分转移率高于树枝。除1~7年生外,各林龄段枝(或叶)的养分转移率差异不显著(P>0.05),林龄对会同杉木枝叶的养分保存能力的影响不大。林分16年生以前,叶的营养元素转移率:K>P>N>Mg>Ca;16年生后,P>K>N>Ca>Mg。8~25年生不同林龄段,树枝枯死前的营养元素转移率K>P>N>Mg>Ca。会同杉木枝叶枯死前的P的转移率高于N,表明P是限制会同杉木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3)杉木1~11年生时养分向“仍存活器官”内转移;11年生后“仍存活器官”养分向外转移。转移进入“仍存活各器官”养分量:叶>枝>皮>干>根;转移进入的元素量:N>Ca>K>Mg>P。“仍存活器官”转移的养分量:干>枝>根>叶>皮;转移出的元素量:Ca>N>K>Mg>P。转移进入“仍存活器官”养分(元素)量均大于相应“仍存活器官”转移出的。同一林龄时,无论是转移进入“仍存活器官”,还是从“仍存活器转移出的各养分元素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4)“仍存活树叶”的养分转移量随树龄增加下降。杉木树龄20年生以前,“仍存活树干、树皮、树枝和树根”的养分转移量随林龄增加而上升,增加速率:皮>干>枝>根;树龄20年生以后随林龄增加而下降,下降速率:枝>根>皮>干。树龄20年生以前,各养分元素转移量随树龄增加而上升,增加速率:P>Ca>N>K>Mg;树龄20年生以后,随树龄增加而减少,下降速率:Mg>P>K>N>Ca。“仍存活树叶”转移出各养分元素量都随树龄增加而下降。“仍存活树枝”各元素转移量树龄20年生前随树龄增加而增加,树龄20年生后随树龄增加而下降。“仍存活树干”N、Ca,“仍存活树皮”P、Mg转移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加;“仍存活树根”K、Mg,“仍存活树皮”K转移量随树龄增加而下降;“仍存活树干”P、K、Mg,“仍存活树根”N、P、Ca转移量随树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变化。(5)转移进入“仍存活器官”的养分转移率:叶>枝>皮>干>根。“仍存活器官”转移出的养分转移率:干>根>枝>叶>皮。转移进入“仍存活树叶、树枝和树皮”的养分转移率高于这些器官转移出的;而进入“仍存活树干和树根”的养分转移率低于这些器官转移出的。“仍存活器官”转移出养分的转移率随树龄增加而下降,活的树干、树皮和树根转移率下降速率随树龄增大而增大,活的树叶和树枝的下降速率随树龄增大而减少。转移进入“仍存活器官”的养分元素转移率:P>Mg>N>K>Ca;“仍存活器官”转移出元素转移率大小顺序是:P>Mg>Ca>K>N。“仍存活树枝、树叶、树皮”转移出N、P、Ca、Mg的转移率随树龄增加而下降;“仍存活树干、树根”的则随树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变化。K在“仍存活树枝、树干、树根”转移率随树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在“仍存活树叶、树皮”的随树龄增加而降低。(6)任一林龄段,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量比转移进入“仍存活器官”或从“仍存活器官”转移出的养分转量多。两种不同类型的养分内循环各元素的转移量多少有所不同。“仍存活器官”转移出(或转移进入)的N、K量都少于枝叶枯死前转移的。“仍存活器官”转移出(或转移进入)的Mg量都大于枝叶枯死前转移的。Ca、P转移量,转移进入“仍存活器官”的大于枝叶枯死前转移的,从“仍存活器官”转移出的则少于枝叶枯死前转移的。任一林龄段,转移进入“仍存活器官”的或从“仍存活器官”转移出的养分转移率比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少许多。在对植物养分保护及利用和养分循环功能作用上,植物器官枯死前的养分转移比“仍存活器官”的养分转移作用大。(7)枝叶枯死前养分(元素)转移量(转移率)大小及随树龄的变化主要受枝叶生理特性(生长周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树木生长特征(枝叶生产量)和不同树龄时枝叶枯死前后养分含量差异等因素控制。“仍存活器官”的养分(元素)的转移量(或转移率)随树龄变化,不仅受树木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作用的影响,而且树木不同生长阶段发育特征和各器官生产力对养分的需求,及其不同树龄时树木体内养分含量差异的控制,以及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性和在有机物结构中的紧密性的制约。
其他文献
遗传多样性是反映生物生存适应和进化潜力的重要参数,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物进化历史,也有益于掌握物种的濒危原因并科学制定其保护遗传学措施,因此遗传多样性是保护遗传学研究的核心。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的先天免疫基因家族。在免疫基因中,TLR基因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相比
学位
肿瘤与肿瘤微环境通常被视作种子与土壤的关系,肿瘤各方面特征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肿瘤微环境。肝癌形成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肝脏纤维化相关的微环境。细胞外囊泡近年来被发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纤维化的肿瘤微环境能否通过细胞外囊泡来促进肝癌的进程目前还尚未明确。己糖激酶1(HK1)是糖酵解的关键酶,通过磷酸化葡萄糖促进细胞的糖酵解。本文研究发现,纤维化的肿瘤微环境可以促进肝星形细胞大量外泌微囊泡
学位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特有传统名花和特用经济树种,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蜡梅花颜色多为黄色或浅黄色,作者历经多年选育出了红花蜡梅,然而其遗传背景及与花色相关的类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尚不清楚,严重制约蜡梅遗传改良及产业发展。本研究以红花蜡梅新品种‘鸿运’(C.praecox ’Hongyun’)为材料,开展了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
学位
“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SDG4)是联合国在21世纪向全球教育提出的发展目标,推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并实施在线教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以其不受时空限制、高可及性和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吸引了具有多样化动机和需求的学习者,成为课堂教学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MOOC自
学位
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加快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与教育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教育样态,带来了教学流程的重组与教育生态的重构,这对新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技能素养,更需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意愿、教学观念、教学实施乃至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要素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智慧,即信息化教学智慧,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规律
学位
尽管野生动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生境破碎引起的食物缺乏、人类干扰活动导致的慢性胁迫、不同生理状态导致的能量开支依然会导致野生动物健康状况受损,因此野生动物保护中对其身体健康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野生动物难以捕捉和靠近,获取血液样品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引起血液中测量目标物浓度的干扰。非损伤样品(尿液、粪便、毛发等)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理状态信息,还把对动物的伤害降到最小,在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中得到
学位
细胞连接是一类由多蛋白复合物组成的细胞结构,在生物组织中提供相邻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通讯和粘附。细胞连接在上皮组织中尤其丰富,维持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屏障,控制细胞间的物质运输。细胞连接使得动物细胞可以聚集在一起,可以减少细胞所受到的外界应力,并维持一定的组织形态,这对于生物体各组织功能协调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是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和细胞粘附性,获得迁移性和侵袭性,成为间充
学位
可逆温致变色木材是一种基于相变技术的新型木材,当作为家具材料时,不仅可丰富家具装饰效果、指示家具表面温度,还具有热储存与热释放功能。本研究逐级阐明了基于可逆温致变色木材的家具设计策略:首先,制备出一种将可逆温致变色染料直接注入木材并与之结合的可逆温致变色木材(TW,Thermochromic wood);然后,根据所制备材料力学性能、构造特性、变色特性、装饰特性研究了其材料的设计属性,并从功能与价
学位
塑料作为重要基础材料,自20世纪中叶被广泛用于农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大量废弃塑料被排放入海,并逐渐破碎、分解为微小的塑料碎片。一般将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称为微塑料,后者已成为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并可能对海洋生物甚至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全球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该地区也是塑料排放最密集的区域。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典型海湾和工厂化海水养
学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中国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汇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碳源-碳汇平衡的主要驱动者。土壤微生物呼吸是地下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全球碳收支评估的关键,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全球碳循环系统性机理研究的重点,对合理预测全球碳平衡格局意义重大。然而,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亚热带4种典型森林——樟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