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性正畸治疗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影响的CBCT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采取掩饰性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拍摄,研究掩饰性治疗对患者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影响以及牙齿的移动方式,为正畸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以来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掩饰性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T0期)后(T1期)进行CBCT扫描,并应用invivo5.1.3处理软件,以其上下中切牙区作为测量区域,测量项目包括:(1)唇舌(腭)侧牙槽骨的骨开窗、骨开裂的检出率;(2)唇舌(腭)侧牙槽骨厚度(ULa、UP、LLa、LP)测量:作垂直于牙长轴的四条测量线(釉牙骨质界、根尖处以及两点间的两个三等分点),测量唇舌(腭)侧根颈1/3、根尖1/3以及根尖处的牙槽骨厚度;(3)唇舌(腭)侧牙槽骨厚度(d1、d2、d3、d4)测量:唇舌(腭)侧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间的距离;(4)牙齿长度(UL、LL)和唇倾度(U1-SN、L1-MP)测量。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上中切牙唇侧骨开裂的检出率治疗前为20.69%,治疗结束时为41.38%;下中切牙唇侧骨开窗检出率治疗前为13.79%,治疗结束时为41.38%,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唇侧骨开窗的检出率治疗前为1.72%,治疗结束时为1.72%;上中切牙腭侧骨开窗的检出率治疗前为1.72%,治疗结束时为6.90%;上中切牙腭侧骨开裂的检出率治疗前为20.69%,治疗结束时为34.48%;下中切牙唇侧骨开裂的检出率治疗前为62.07%,治疗结束时为68.97%;下中切牙舌侧骨开裂的检出率治疗前为48.28%,治疗结束时为62.07%;下中切牙舌侧骨开窗的检出率治疗前为20.69%,治疗结束时为34.48%,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上中切牙唇侧根颈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1.23±0.94mm,治疗结束时为0.92±0.31mm;腭侧根尖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4.05±0.42m m,治疗结束时为3.41±1.15mm;根尖点到腭侧骨皮质的距离治疗前为7.08±1.28mm,治疗结束时为5.97±1.49mm,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唇侧根尖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1.49±0.27mm,治疗结束时为1.62±0.19mm;上中切牙根尖点处唇侧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2.91±0.42mm,治疗结束时为3.37±0.58mm;上中切牙腭侧根颈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2.39±0.68mm,治疗结束时为2.38±0.85mm;上颌中切牙根尖处牙槽骨总厚度治疗前为10.00±1.54mm,治疗结束时为9.34±1.61m m,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舌侧根尖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2.46±0.94mm,治疗结束时为1.54±0.94mm;根尖点距离舌侧骨皮质的距离治疗前为5.28±0.82mm,治疗结束时为4.30±0.66mm;根尖区牙槽骨总厚度治疗前为9.04±1.67mm,治疗结束时为7.54±1.94mm,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中切牙唇侧根颈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10.41±0.09mm,治疗结束时为0.46±0.17mm;下中切牙唇侧根尖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0.92±0.44mm,治疗结束时为0.70±0.63mm;下中切牙唇侧根尖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3.76±1.47mm,治疗结束时为3.25±1.83mm;下中切牙舌侧根颈1/3处牙槽骨厚度治疗前为0.94±0.77mm,治疗结束时为0.70±0.39mm,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上中切牙唇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治疗前为1.83±0.58m m,治疗结束时为1.96±0.46mm;上中切牙腭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治疗前为2.00±0.60mm,治疗结束时为2.02±0.54mm,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唇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治疗前为2.42±0.57mm,治疗结束时为2.81±0.45mm;下中切牙舌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治疗前为2.15±0.51mm,治疗结束时为2.66±0.44mm,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上中切牙长度(UL)治疗前为21.26±1.24mm,治疗结束时为20.62±1.12m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长度(LL)治疗前为20.15±0.74mm,治疗结束时为19.35±0.89m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角(U1-SN)治疗前为109.45±2.66°,治疗结束时为106.09±2.21°;下中切牙唇倾角(L1-MP)治疗前为86.25±4.46°,治疗结束时为82.25±3.88°,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轻中度骨性Ⅲ类患者掩饰性治疗后,上中切牙代偿性唇向移动,下中切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中切牙根尖区舌侧牙槽骨变薄,使根尖区总牙槽骨变薄;下颌切牙区牙槽骨附着高度有降低的趋势。2.轻中度骨性Ⅲ类患者掩饰性治疗后,上中切牙唇侧骨开裂的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下切牙唇侧骨开窗的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生物学改建以骨吸收为主;下中切牙移动过程中发生牙根吸收。3.在对轻中度骨性Ⅲ类患者采取掩饰性正畸治疗前,应该关注患者上下前牙区尤其是下前牙唇舌(腭)侧牙槽骨的厚度、高度,注意上下前牙的唇舌(腭)向安全移动范围;在正畸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牙齿移动速度与方式,并密切关注牙槽骨的形态变化,避免此类患者前牙区骨开窗、骨开裂、牙槽骨变薄、牙根吸收等牙周风险的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将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 d palate,UCLP)患者术后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中下面部颌面形态进行三维重建以及测量分析对比,研究替牙期UCLP患者术后中下面部不同的颌面形态,以期为替牙期UCLP患者术后颌面部畸形的诊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替牙期UCLP患者
第一部分Er:YAG激光PIPS技术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去除效果的研究目的:观察Er:YAG激光光子激活光声流技术(photon-induced photoa coustic streaming,PIPS)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的去除效果。方法:临床收集20个离体乳切牙、20个离体乳磨牙,将40个离体乳牙按终末冲洗方法及牙位随机分为4组(n=10):乳切牙PIPS组(20m J 15Hz 0.3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系统性地评估激光联合局部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为激光联合局部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五个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进行检索,同时以手工检索作为补充,检索的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地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NSP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伴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疗效的影响,本研究的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取下颌后部取骨区域的三维影像数据,并进一步对此区域内相关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以帮助外科医生在该区域切取自体骨移植物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方法:通过回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60例病人CBCT的资料,年龄19-64岁,从颏孔后至下颌孔处每隔5mm为一个参考平
目的:通过三维立体摄影(3dMD)对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进行口唇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探讨该类患者面部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为临床露龈微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6例正畸初诊患者进行CBCT及3dMD的拍摄,根据样本纳入标准共选择58例女性患者,均为骨性Ⅰ类(0°≤ANB≤5°),根据微笑时的牙龈暴露量(GE)将样本分为露龈组(30人,平均年龄22.50±2.10岁)与无露龈组(28人,
目的:通过Vita比色板比色以及对患者牙齿敏感发生率的评价,观察应用微研磨、Er:YAG激光、Er:YAG激光联合渗透树脂辅助诊室漂白治疗中度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SEM)下对比不同方法处理牙釉质片的釉质表面形态变化,探讨Er:YAG激光处理对釉质表面通道打开及脱矿情况的影响,为Er:YAG激光联合渗透树脂提高氟斑牙漂白临床疗效及舒适
目的:通过葡萄糖定量分析法研究酚醛树脂浸润于根管壁内侧面封闭根管壁后,在其尚未凝固时即刻进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对冠向渗漏的影响,为临床上提高根管治疗术的成功率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单根管恒牙49颗。将所有离体牙均从釉牙骨质界处横向截掉牙冠,预留牙根长度至少为12 mm。采用手用不锈钢K锉常规法+G型钻根管冠部处理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将根管预备完成后的离体牙进行随机分组,分为3个实验组:A组、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影像结合三维重建测量技术,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斜患者牙齿在三维方向上的代偿特征,以期为正颌手术的术前正畸提供临床指导和借鉴。方法:1.选取成人骨性Ⅲ类偏斜患者29例以及个别正常成人28例,进行锥形束CT扫描,通过INVIVO 5软件对颅面骨骼牙齿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应骨性与牙性测量指标。2.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测量指标中骨性Ⅲ类偏斜组及个别正常组的两侧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后牙即刻种植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浓缩生长因子在后牙即刻种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自愿行单颗后牙即刻种植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资料、照片资料,筛选出资料较齐全、全身状况良好,日吸烟量<10支者,再从中筛选跳跃间隙在2mm以上的病例,根据跳跃间隙内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CGF组和Bio-Oss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