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JEM调控JA信号诱导的花青素合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f0902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青素是高等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类黄酮类水溶性色素,在植物体生长发育及抵御生物及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花青素的合成受到转录因子复合体MYB-bHLH-WD40(MBW)的调控,而MBW的活性又受到包括光、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茉莉素(jasmonate,JA)是植物中重要的激素,研究发现JA可以显著诱导植物产生更多的花青素,是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正向调控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JA信号通路中的转录抑制蛋白Jasmonate-Zim-domain(JAZ)可以结合花青素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MYB75、TT8、GL1等,且抑制MBW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JAZ抑制相关转录因子转录活性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并且这个过程中是否需要其它蛋白的共同调控还是未知的。本论文以拟南芥为材料,在高盐培养基上筛选突变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花青素合成的负调控因子,该基因编码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用MeJA处理JEM功能缺失突变体(T-DNA插入突变体jem-1与jem-2)发现,jem突变体中花青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JEM(JA Signaling Enhancer Mutant)。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基因敲除突变体jem-cas9#1、jem-cas9#8与T-DNA插入突变体具有相同的表型。RNA-Seq与RT-qPCR实验结果表明jem-2突变体中多个JA诱导花青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如MYB75、TT8、ANS、DFR等)的表达量在茉莉酸处理下要明显高于野生型,这些结果表明JEM是JA调控花青素合成的一个负调控因子。分别构建JA合成途径突变体opr3与JA受体的突变体coil-1与jem-2的双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花青素表型观察,结果发现jem-2 opr3(Col-0)与jem-2coil-1均可以部分恢复opr3或coil-1突变体中花青素含量低的表型。上述研究表明JEM是JA信号诱导花青素合成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且处于COI1的下游。对JEM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后发现,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的JEM定位于细胞核中。对蛋白进行截短后发现,JEM-D1(1~130 aa)与JEM-D2(131~610 aa)区段是其核定位的关键区段。通过JEMpro::GUS材料的GUS染色分析发现,JEM在植株的多种组织与器官中均有表达,特别是叶片、下胚轴与花器官中的表达较多。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JEM可以与JAZ6、JAZ8相互作用,通过体外pull-down实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及荧光素酶互补实验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且半体内pull-down实验进一步证明了JEM与JAZ8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也证明了JAZ6与JEM在体内相互作用。对JEM蛋白进行截短后发现,其D2与D3区段是JEM与JAZ6相互作用的关键区段,而JAZ8与JEM互作则主要通过JEM的D3(611~784 aa)区段。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JAZ6、JAZ8基因进行了敲除,分别获得功能缺失突变体jaz6-cas9#18、jaz6-cas9#31-jaz81-cas9#4与jaz8-cas9#10。对jaz6与jaz8的突变体进行MeJA处理之后发现,突变体材料在处理后的花青素含量也要高于野生型材料,表明JAZ6、JAZ8是JA诱导花青素合成通路中的负调控因子。另外,通过Co-IP与质谱分析实验对JEM在拟南芥体内的互作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多个具有WD40结构域的转录共抑制蛋白家族成员可能与JEM相互作用,通过定点突变及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分析发现,JEM的EAR结构域是其发生互作的关键位点。上述结果显示JEM有可能通过招募转录共抑制蛋白发挥功能,参与形成转录抑制复合体,负调控JA诱导的花青素合成。本论文通过对JEM形成转录抑制复合体负调控JA诱导的花青素合成机制的研究,发现了在JA信号通路中调控花青素合成的新成员JEM,且JEM可以分别与JAZ6、JAZ8相互作用,通过其EAR结构域招募转录共抑制蛋白,进而形成转录抑制复合体负调控JA诱导的花青素合成过程。另外,通过表型分析还发现,JEM也参与调控植物的雄配子体发育、开花时间等生理过程,表明JEM可能通过形成不同的转录抑制复合体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解析JA信号介导的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理解转录抑制蛋白抑制靶基因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采用Monte-Carlo台风随机模拟算法和风荷载规范良态气候风环境参数建议取值,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利用被动紊流发生装置再现了广州新光大桥桥位处良态和台风两类气候模式风环境特征,详细比较了两类风环境新光大桥施工和运营状态、设计风速等因素对于新光大桥跨中主梁、主拱肋和施工塔架风致抖振响应的差异,初步解释了抖振响应差别的主要原因。
由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以下简称 Cmm)所导致的番茄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 of tomato),是一种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给世界各地的番茄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Cmm在寡营养条件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以下简称
猪,最早驯化于约一万年前,是人类历史中的多个被成功驯化的动物之一。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以及猪的多个驯化中心的确立等因素,使得不同猪群之间的表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造就猪表型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猪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针对猪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深度挖掘,一方面利用高深度的重测序数据探究了猪的结构变异体(Structural Variant,SV),另一方面采用从头组装策略建立了猪的全
本研究以甘薯品系HVB-3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番茄红素β-环化酶的基因IbLCYB2、生长素响应因子(ARF family)基因IbARF5和碱性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bZIP family)基因IbbZIP1。将IbLCYB2基因导入甘薯品种商薯19,分别将IbARF5和IbbZIP1这两个基因导入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IbL
针对我国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量大,堆肥产品质量不稳定、出路不佳等问题,从碳的保存与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本文以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研究堆肥工艺条件和不同种类堆肥添加剂对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以及堆肥腐殖化程度的影响,筛选出腐殖化程度高同时污染气体排放量少的污泥堆肥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以腐熟污泥堆肥为原料,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污泥堆肥纳米腐植酸,并对其结构性能及农用效果进行研究。
双歧杆菌是重要的益生菌,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和药品中。但是贯穿于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及摄入消化过程中的酸胁迫严重威胁着双歧杆菌的存活。动物双歧杆菌是耐酸性最强的双歧杆菌,然而其耐酸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A6(CGMCCNo.9273)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基因组、转录组及基因工程手段探究了动物双歧杆菌的耐酸应答机制。该研究对解析动物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甘薯的产量受到干旱和盐渍等环境胁迫的严重制约。本研究以甘薯耐旱品系徐55-2为材料,通过PEG6000胁迫下的转录组测序初步揭示了徐55-2的抗旱分子机理,同时克隆了差异表达基因Ib WRKY2、IbGATA24和IbSDT,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分别将这3个基因导入拟南芥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对其抗逆性进行了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甘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耐磨合金钢球-铬铜白口铸铁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梅山选矿厂的工业试验情况及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
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真菌性病害,能够严重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并建立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助于将多个抗病基因进行聚合,实现小麦品种抗病的广谱性与持久性。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和四倍体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具有丰富的抗病遗传资源,可用于小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改良。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 70、Pm26、MlWE74和PmWE35都位于2B染色体。
该文对近几年磨矿自动控制系统理论研究、生产实践和应用成果进行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