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堆小行星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行星上蕴含着丰富的稀有矿物资源,并保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是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随着近十年来小行星探测热潮的兴起,对小行星的研究已从其轨道、形状、旋转状态和光谱类型扩展到其结构演化机制和外力响应特性。其中,小行星碎石堆结构概念的提出,为所观测到小行星的物理性质和天文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但同时也对小行星探测任务及相关研究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从碎石堆结构的物理特性出发,建立了高效并行树结构引力N体-离散动力学模型,结合连续介质理论与冲击动力学方法,对碎石堆小行星的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针对YORP加速自旋效应开展的关于碎石堆小行星极限转速和失效模式的研究方面,本文分别采用连续介质理论分析方法和离散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给定材料参数的碎石堆小行星在一定旋转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特征,由此对碎石堆结构的失效模式和极限转速进行推断。提出了评估碎石堆离散元模型的极限转速和结构强度的方法,为定量对比连续介质理论分析结果和离散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比结果显示,相比于连续介质理论,离散元方法在碎石堆小行星静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中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基于上述研究中对碎石堆小行星自旋加速演化过程的认识,本文以近地双小行星系统65803 Didymos为例,通过离散动力学自旋加速模拟对其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和蠕变稳定性进行研究,建立了该系统主星的颗粒分布构型与失效条件、失效模式间的联系,给出了其物理性质和材料参数的取值范围,讨论了类Didymos型双小行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在碎石堆小行星撞击演化动力学的研究方面,本文主要关注小行星轨道摄动力对撞击喷射物质运动的作用。研究发现摄动力在近日点处增强,能够提高撞击事件中小行星的质量损失率。由此推知,在动能撞击防御威胁小行星任务中,在近日点处实施撞击效果最佳。据此,本文结合物质点法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小行星开展高速撞击演化模拟,并分析撞击后碎片对地球的威胁指数。结果显示两种结构的小行星均易在高速撞击作用下破碎分解,所产生的部分逃逸碎片仍会撞击地球。与完整结构相比,针对碎石堆结构小行星的撞击防御的总体效果更好。所建立的研究方法有望用于未来小行星防御任务的撞击条件选择和撞击结果预估。
其他文献
自从1974年实验上发现粲偶素家族的第一个成员J/ψ粒子以来,许许多多量子数为JPC=1--的粲偶素家族成员相继被发现,如ψ(2S)、ψ(3S)、ψ(4S)、ψ(1D)、ψ(2D)等,其中J/ψ和ψ(2S)分别是矢量介子基态和径向第一激发态的粲偶素态。目前,实验上对J/ψ和ψ(2S)遍举衰变到重子反重子对给出的测量结果非常有限,尽管已有QCD理论模型对这些衰变过程做了相关的计算,但这些计算基本上都
微管和微丝纤维作为骨架系统参与多种细胞内活动,如细胞分裂、细胞迁移、细胞形态维持以及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等。在这些细胞活动中,对于微管和微丝纤维协同作用促进膜泡形变和膜泡运输的具体机制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很多蛋白被发现参与细胞骨架介导的膜形变过程,本文的研究对象WHAMM蛋白便是其中之一。WHAMM蛋白只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它作为促进微丝纤维成核聚合的作用因子被发现,属于WASP家族成员。WHAM
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磷脂的相态对磷脂膜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磷脂的相行为与相变机理对于我们了解磷脂膜的性质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对于二元磷脂体系而言,磷脂的相行为除了广泛关注的相态的转变之外,还包括侧向分相与跨膜不对称性等现象,可以作为生物膜的模型进行研究。因此,研究二元磷脂体系的相行为与相变机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中的生物膜的结构性质与生理功能基础。我们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各种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1-24个核苷酸的小RNA,在真核生物中广泛的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拟南芥中,编码miRNA的基因位点由RNA聚合酶II转录,形成的转录本即为初级miRNA(primary miRNA,pri-miRNA);pri-miRNA经由DICER-LIKE 1(DCL1)蛋白连续两步剪切加工形成双链miRNA/miRNA*。随后,双链miRNA/mi
结核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5年全球由于结核病死亡的人数为140万人,同时结核病新发病例数为1040万人。目前世界上唯一注册的结核病疫苗是卡介苗(BCG),但BCG不能有效预防成人结核病的发生,而且保护效率并不稳定,因此世界急需开发一种更加有效的疫苗。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推测有一部分医护人员由于长期暴露于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环境中而没有发生活动性结核病可能
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的差异调控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转录因子功能的改变与多种表型异常、疾病相关。其它调控因子,如lncRNA也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对转录因子以及lncRNA功能的详尽研究将为理解疾病和生物复杂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获得高精度的转录因子和lncRNA基因表达谱将有助于它们功能的研究。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模式动物,全身透明,具有固定不变的细胞谱系,非常适合基因表
细胞分裂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高度保守的生命活动。胞质分裂是细胞分裂的最后一步,在空间上将细胞一分为二。为了保证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多个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此过程,其中尤为关键的是Centralspindlin-RhoA信号通路。本论文主要探究该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胞质分裂相关蛋白Centralspindlin是如何介导形成微管束,以及Mid1是如何介导收缩环稳定的锚定在细胞膜上。Mid1是一
近邻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AGN)对于搜寻小质量黑洞和研究低光度吸积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近邻星系中的活动星系核的一些科学目标,本论文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利用现有的Chandra X射线数据研究近邻星系中AGN的统计和物理性质,以及设计软X射线偏振测量仪器用于未来的天文观测。第一部分中,本文利用Chandra/ACIS数据库建立了现今为止最大的近邻星系(50 Mpc以内)X射线观测样本,包含719个星系。
在暴涨时因量子涨落造成的宇宙原初密度扰动触发了重子-光子等离子体中的声波振荡。这些声学振荡导致了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功率谱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功率谱中的重子声波振荡特征尺度。重子声波振荡特征尺度可以被当作标准尺来测量宇宙中的距离。通过分析星系的成团性,重子声波振荡已经被成功的直接探测并深入研究。本I 作首次提出如何通过宇宙低密度区域的成团性测量重子声波振荡。我们开发了能高效的在星系巡天数据中寻找巨洞的
近年来,将消减波浪和波浪利用相结合的消波设施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铰接浮体式俘能消波装置,其利用铰接浮体吸收波浪能并通过动力耗散系统消耗所吸收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小波高的作用。本文采用数值仿真与物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型装置的运行特性及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该型装置消波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基于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SST K-Ω湍流理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