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大鼠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ner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药美洲大蠊是蜚蠊科动物美洲大蠊的的干燥全体。中医认为蜚蠊科入药有“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肿”等功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作为昆虫来源药物不仅在口腔溃疡、胃病、外伤等方面有治疗作用,而且在肝病甚至恶性肿瘤方面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内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美洲大蠊提取物长期服用的代谢变化,寻找差异性代谢通路。方法:1.体外抑制作用:采用MTT分析法测定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周期阻滞及凋亡诱导作用,采用Transwell实验验证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2.体内研究:通过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一定量HepG2肝癌细胞建立HepG2异种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索拉菲尼组)和美洲大蠊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1天后,处死小鼠,称量肿瘤重量,期间每隔3天仔细记录体重和肿瘤体积的变化,观察美洲大蠊提取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3.机制研究:通过使用广谱半胱天冬酶抑制剂Z-VAD以及坏死抑制素Nec-1分别作用于美洲大蠊提取物作用的HepG2细胞,探究美洲大蠊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途径蛋白,并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验证其作用机制。通过Western Blot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对细胞周期G2/M期检查点的关键蛋白CyclinB1表达的影响。4.代谢组学: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和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浸膏200、400、1000 mg/kg组,连续26周灌胃给药,停药恢复四周。分别于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后采血,并分析其血液生化、血常规等指标。并通过采用LC-MS联用技术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长期作用于大鼠后血清内代谢物的变化,寻找差异性代谢产物并对其可视化,探寻可能影响的代谢通路。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并可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产生G2/M期阻滞及程序性细胞凋亡,还可以抑制HepG2肿瘤细胞迁移。2.体内药效研究中,美洲大蠊提取物剂量依赖性抑制裸鼠HepG2异种移植瘤的生长且没有明显的毒性迹象。3.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美洲大蠊提取物主要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发挥凋亡诱导作用,随着美洲大蠊提取物浓度的增加,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 PARP的水平增加。此外,美洲大蠊提取物还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因此,美洲大蠊提取物一定程度上通过线粒体Caspase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周期阻滞研究结果显示,随美洲大蠊提取物浓度增加,Cdc2的Tyr15磷酸化的量明显增加,Thr161磷酸化的量明显减少。因此,美洲大蠊提取物作用后,HepG2细胞被阻滞在G2期。4.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大鼠长期服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后,体重及体温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波动,无剂量相关性;血常规、血液学指标以及脏器系数等除个体差异外,缺乏剂量相关性,因此美洲大蠊提取物没有相关毒性。通过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有26种代谢物发生了变化,主要影响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在体外对HepG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根据机制研究,主要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 PARP发挥诱导凋亡作用,并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通过影响G2/M检查点的关键蛋白CyclinB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体内实验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可以抑制HepG2肿瘤增长,且没有明显毒性。通过对大鼠长期给药的毒性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没有相关毒性,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后,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主要影响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主要归纳如下:一、文献研究本章通过归纳整理古今文献,对中药海藻的药用源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分析,为中药海藻的商品规格标准建立与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此外,对中药中砷元素的分析方法及其体内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基于砷元素体内过程的中药海藻安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二、不同产地中药海藻资源性化学成分评价与标准建立(一)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PLC-TQ-MS、HP
学位
中药水提液是中医药发挥药效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作为一种复杂的溶液体系,其中含有许多高分子成分,包括蛋白质、果胶、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目前,膜技术因具有多种优势而应用于中药水提液的分离精制,以去除其中的高分子成分并保留药效小分子成分,但同时,这些高分子成分也会对膜造成污染,导致小分子的透过效率降低,从而降低分离效率。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使用有机超滤膜对中药水提液的模拟溶液进行分离精制,并采用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远端转移是其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乳腺癌属七情异常所致之病,情志失调、肝气郁结乃至肝郁化火是其主要病因病机,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慢性压力应激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针对长期情志异常或处于应激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医通常使用疏肝理气药配伍清热药治疗,其中中药黄芩是使用频次较高的一味清热药。黄芩苷(Bai
学位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773876)”课题的一部分。胰腺癌恶性高,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临床抗胰腺癌药物选择和疗效有限,亟需探寻低毒高效的新型抗胰腺癌药物。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中药鸦胆子降三萜类成分具有显著抗胰腺癌作用,归纳了抗肿瘤高活性降三萜类成分的共性结构特征。本论文以中药鸦胆子为研究对象,基于此共性结构定向分离降三萜类成分,通过MTT法筛选出优秀
学位
琥珀是距今3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至距今0.2亿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的松柏科和豆科植物的树脂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在地壳表层所形成的有机矿物,是重镇安神的代表性中药材,其入药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宋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华本草》将琥珀功效总结为“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现代琥珀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心神不宁、痴呆、失眠多梦、月经停闭、小便涩痛、瘀血等病。长期以来,琥珀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
学位
中药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于“九大仙草”之首,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津益胃等功效。中医用石斛讲究“鲜品为上”,现代研究表明,石斛等兰科植物具有与菌物形成典型共生关系的微生态系统特征,如石斛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必须依靠共生真菌,内生菌对石斛具有促进其植物生长、增强抗性、诱导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功能;并且研究发现许多石斛属内生菌具有丰富的菌群多样性,但目前对其内生放线菌尤其是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
学位
芳香烃受体(AhR)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能够被大量外源性配体及内源性配体激活。AhR激活后能够调控药物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细胞色素 P450 酶 1A2(Cytochrome P450 1A2,CYP1A2)和细胞色素 P450 酶1B1(Cytochrome P450 1B1,CYP1B1)等,AhR激活对于免疫系统疾病及炎
学位
中药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新药研发对中药材需求和品质的日益增长,导致了中药资源的紧缺和野生药材的濒危。通过发掘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采用代谢工程或者合成生物学策略,设计和改造微生物菌株并构建细胞工厂实现异源合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源获取方法,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机遇。萜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药发挥药效的一类活性成分,为了构建高效、高产的萜类化
学位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具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壅遏,淋浊水肿;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2020年版《中国药典》仅规定黄蜀葵花于花开时采收,及时干燥。这一规定并未对黄蜀葵花的具体开放状态和干燥方法等采收加工方法做详细要求,各地药材采收加工方法差别很大,导致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同时现行药典仅有金丝桃苷作为黄蜀葵花的含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及H9c2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研究大黄酸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的作用,探究大黄酸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内实验:探讨大黄酸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的影响。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酸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组、比索洛尔组。对SD大鼠心脏前降支进行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各组模型建立24小时后,行EB-TTC双染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