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体质对太平天国战局的影响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士兵体质状况对太平天国运动究竟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成果未能完全揭示。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清军与太平军在不同时期的士兵体质状况,以及影响士兵体质状况的诸多原因,来重新解释太平天国运动的顺利、相持和衰落的不同阶段,进而揭示士兵体质与战争的密切关系。体质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从现有的诸多定义看,其至少应该包含先天遗传性、后天获得性及心理因素的稳定性三个方面。在战争状态下,部队流动性强,不得不临时招募大量兵勇,不同兵源地的士兵体质存在先天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战争的进行而不断变化。太平军大部分时间进行流动作战,在战争的前、中、后期,士兵的来源有很大的不同;私人武装——湘军和淮军重视乡土观念,将帅和士兵分别主要来自湖南和安徽,其中淮军受到环境的限制,被围困在上海,并不能从容的回到两淮招募。仓促之中借湘勇、改防军、收降众、用洋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仍然非常注重乡土观念,即尽量的拣选两淮健儿,淮军把湘军的营伍制度与西方的技术融合起来,战斗力非常强;政府的经制军——八旗和绿营腐化堕落,根本不能战斗。八旗是清朝未入关前的部落军队,在入关后就已经衰落了,绿营是入关后接收明朝各省降军建立起来的,主要担负保卫国家的任务。乾隆末年以后,绿营这一个工具逐渐腐朽了。1860年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打垮,清政府不得不完全依靠湘军、淮军,以对付太平军。而疾病、医疗卫生、粮饷供应、心理因素的稳定性等后天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士兵的体质状况。与清军不同,太平军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很好的控制急性传染病的肆虐,而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传染性并不强,病死率也不高。但是面对鼠疫、霍乱等的肆虐时,作战双方的战斗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粮饷更是与士兵的体质息息相关。战争状态下,军人心理素质的稳定,同样会影响战争的结局。在士兵体质的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作用下,太平军的士兵体质状况总体上是逐步恶化的,而湘、淮等私人武装的体质状况大体能保持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平天国的失利似乎是不可避免了。
其他文献
论述了基层图书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和功能、为科技兴农服务的可行性,提出如何获得特色资源信息的设想.
Nephrotoxic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kidney problems and occurs when the body is exposed to a drug or toxin. Natural sources of antioxidants may serve as a
引言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非遗保护是当今中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政策和活动。十余年来,我国共采录非遗资料87万余份,其中,列入国家级名录1372项,进入世界名录(包括抢救性名录)近4
冯骥才有“四驾马车”——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每一驾马车上都满载着丰硕的成果,一路疾驰。这“四驾马车”同样满载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文化责任感、文
一、制定背景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启了全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
中韩两国,辅车相倚,唇齿相依。从古至今,两国人民往来密切,相互移居频繁。到了近代,中国境内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韩国移民激增,他们在中国主要从事垦荒种地以及经商等活动。1910
古今中外,举凡战争爆发,伤亡就无可避免。因此,无论是从战时还是战后看来,伤兵的善后工作都显得极为重要。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奋
自20世纪末至今,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文化自觉”的概念在中国学界从出现到流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从联合国提出到中国热烈响应。人们注意到这两个重大文化事件的历史
分析了图书管理者同读者保持的关系。以顺应关系为基础,同时发展产生了制约关系、借助关系和培养关系。随着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图书管理者将主动地面向读者建立起更为丰富的、多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任,一个国家教育办得好坏,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的兴衰。抗日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