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组装有序结构的光合磷酸化增强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l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组装是以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为基础,各个组装单元之间协同构筑具有有序结构和功能化的分子聚集体。将分子组装与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交叉,作为高技术和新概念材料的主要研究手段,在仿生模拟、生物成像、光电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天然生物构筑模块结合人工合成分子,在分子水平上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构筑新的模拟体系,拓展生物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生物复杂的物质传输、能量传递和信息存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自然能量转化过程中,ATP合酶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小的生物分子马达,主要负责ATP合成与水解。自然界主要存在的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这两种合成ATP的模式中均有其参与。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设计的分子杂化系统,通过分子组装构筑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微反应器,进一步拓展其光合作用增强效应。主要内容如下:  (1)受自然界光合细菌启发,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将马达蛋白重组构建类原始细胞膜结构,以期获得高效的ATP转化效率。组装膜分区整合光产酸剂与ATP合酶,作为连接两者的Nafion膜既可以进行质子导通也可实现功能分区。组装得到的类细胞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在这样一个多层膜内,分区设计的限域空间为跨膜质子梯度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获得高效的转化效率(873ATP s-1)。这是已报道的最高效率的光合磷酸化体系。这样的生物仿生系统为早期光合生命能量转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模式,将为未来发展的生物耗能生物传感、生物催化和生物器件等供能。  (2)人工合成的光产酸剂与叶绿体耦合增强光合磷酸化。通过超声辅助的方法将合成的亚稳态长寿命光产酸剂引入叶绿体的类囊体中,原位增加跨膜质子梯度,推动ATP合酶效率。结果发现,这种人工-自然杂化系统的光合磷酸化效率是天然的叶绿体的3.9倍。这为增强光能转化,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供了新的模式。  (3)构建“纳米+生物”杂化系统,通过合成与叶绿体吸收光谱光学匹配的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量子点(QDs)增强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效率。这些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可将较少吸收的低波长的紫外光转化为叶绿体可用的高效红光。这种复合体的优势在于其能提高光系统Ⅱ分解水的效率,获得更高的跨膜质子梯度,提高光合磷酸化效率。与原始叶绿体相比,最佳效率提高了2.3倍。并且量子点发射光谱和叶绿体吸收光谱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光合磷酸化效率产生强烈影响。该工作合理地将自然系统与人造光捕获纳米材料相结合,打开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来提升的太阳能转换效率。  (4)探讨组装的杂化结构在纳米酶催化串联反应中实现模拟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具体而言,合成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二氧化硅微球以实现两种类似酶的催化反应,其在氧气存在下将葡萄糖转化成葡糖酸产生跨膜质子梯度,驱动天然ATP合酶将ADP和无机磷酸盐转化为ATP。这种组装的体系结构具有与天然线粒体相当的高度氧化磷酸化活性。这项工作提供了探索天然-人工杂化生物能源供应系统新原型,在以ATP为动力的生物应用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EPC项目合同条件将业主的设计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平台公司在进行海外EPC项目承包时,建议遵循工程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在业主需求分析可视化、设计单位选择市场化、系统设计标准
近年来,聚合金属配合物晶体倍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因为它们可能兼有无机和有机倍频材料两者的优点.该文主要探讨通过分子工程和晶体工程原理,设计和合成新型
纳米材料因为其独特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铜纳米粒子因为其特殊性质多应用于传感器、催化等方面。近年来,铜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免疫分析和DNA检测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子吸收光谱(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在元素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直接检测纳米探针中的金属元素,无需探针的光、电等特殊性质,这样就降低了探针的合成难度。此外,它们具有高
针对目前液/液界面电分析化学存在的问题,从三方面研究了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主要结果如下:1将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水相支撑在铂盘电极表面,倒置后插入到有机相中,与
厌氧烃降解的起始反应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厌氧烃降解过程非常关键。针对当前提出的不同的厌氧烃降解代谢途径,本文以厌氧羟基化-羧基化途径和富马酸加成途径
该论文采用共聚和共价结合的方法首次合成了核壳式、粒径在10~200微米之间的具有光导性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确定了微球的结构和组成,重点研究了微球
生物体中的超氧阴离子(O2·-)既是众多生理反应的中间体,也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体内过量的O2·-同癌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可靠、准确
摘 要:在不断发展的新媒体形势下,创新日益增多,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需求与文化塑造,传统纹样作为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事物,如今已经发展得更为壮阔,并且为大众所熟知。那么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大环境中,传统纹样该如何发展与完善?本文旨在分析传统转为适应新媒体形势的设计文化内涵及传统纹样在现代的发展创新方向和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纹样;发展与创新  1 新媒体形势下的传播改革  双向传播模式的
该论文主要包括设计合成新型的手性氮膦配体,考查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在对反应机理认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催化不对称反应体系.包括:1.含有联萘及部分还原的联萘骨架的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有机功能性分子(铁卟啉、钴酞菁)与无机功能性分子(磷钼酸)有序多层膜化学修饰电极的组装、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对于有机分子,我们首先在修饰了3-巯基-1丙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