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的教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建设创新性国家,创新、创造成为影响国家民族发展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紧跟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创新性人才。这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践行“创造的教育”精神,培养适应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具有创造活力、创造精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亟需理论上探索与实践上的回应。“创造的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丰富的现实内涵。在历史的镜像中,中西先哲基于人的创造性与超越性的深刻认识,提出过丰厚的创造的教育思想,把培养人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的本质使命和永恒追求。随着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的教育”思想具有其鲜明的文化性格,即国际性与本土立场的结合,民族性与社会关怀相统一。在现代语境中,“创造的教育”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指向,崇尚开放性思维,关注个体的自由个性作为创造的基础与目标。创造的教育是活的教育,体现着理念、过程、方法上的创新,意味着对个体生命潜能的激发尊重,即能够正视鲜活的生命现实,成就积极而灵动的个体价值生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创造的教育”的人学立场及目标,主体赋值与人的自我超越是“创造的教育”的价值逻辑。“创造的教育”深植于人学思想,其立场和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人学视域下,教育不仅具有“属人”性,也是“为人”的,教育中呼唤不能把人仅仅当作是教育的对象,人更应成为教育目的本身,在教育中要把人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创造的教育始于“尊重”,尊重人的尊严、价值诉求与个体差异性,是为了使人成为主体自由的人。创造的教育含有实践意义上的价值建构意味,要为人的可能生活奠基,积极引领个体进行精神家园的建构,因而“创造的教育”必须要实现人的主体赋值基础上的意义建构。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是每个人的内在诉求,当代教育要反省人的培养过程中对创造性背离甚至扼杀的现实,反思变革教育以重新缔造教育的创造性。教育失去了创造性,就意味着教育失去了对甄别批判反思的追求,从而也意味着教育育人价值的失落,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追求的空置,以及人的思想自由理想王国的幻灭,就会导致教育的平庸之“恶”。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前提是提升教育的创造性。要缔造创造性的教育,要树立“创造”的观念,在教育中遵循人的主动性、可塑性、自由性和完整性原则;在宏观层面努力扩大教育的“独立性”,在中观层面做到教育资源整合与整体优化,微观层面探索“创造的课堂”的空间,通过各方协同努力,积极构建创造性的教育。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政府首次在该文件中提出了“一带一路”(
随着我国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获得微观数据尤其是微观面板数据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使用微观面板数据研究个体选择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治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作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伟大领袖,列宁不仅使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
作为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业不断推诚出新以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影视行业由原来单纯的事业单位逐步发展成为了自负盈亏的法人单位,专业化
生态补偿是起源于国外的一项经济政策,在当下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生态补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公平、传承特定文化等多重作用,
本文以先秦汉语丧葬词语为研究对象,包括先秦汉语丧葬建筑类、丧葬服饰类、丧葬器具类、丧祭用品类和丧礼名称类词语,是特定语义范畴的断代研究。在传统训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制造业开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服务投入尤其是上游服务投入成为中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
目的:通过质性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ICU转出后的医疗体验,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ICU转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影响柑橘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全球主要柑橘产区造成严重危害。该病害由柑橘木虱传播,目前已鉴定出韧皮部杆菌的三个暂定种可引发柑
切顶留巷具有取消区段煤柱,缓解采掘接续紧张,消除上隅角瓦斯积聚等技术优势,是提高煤炭回采率、降低巷道掘进率、实现深井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切顶留巷使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