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业务得到爆发性增长。人民币跨境结算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帮助涉外企业规避市场波动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离岸与在岸市场利差较大的背景下,多种形式的套利活动随之产生。不仅加剧了“热钱”流入的严峻形势,而且制约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长远发展,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易引发风险。套利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过程中,对于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符合市场规则的套利行为,应保持一定的容忍度,站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高度,进行理性认识和处理。对纯粹的套利行为,应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加快相关改革步伐,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突破口,减少套利交易的土壤,降低境外交易者的套利动机。 本文采用了实证检验法、案例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构建了整篇论文的研究体系。运用实证检验法论证境内外汇率的相关性。通过案例分析法梳理了人民币跨境套利产品的操作流程。采集6家银行的数据样本,计算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套利产品规模并据此估算北京市人民币跨境套利产品总体规模。 由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始于2009年7月,到现在仅有4年多的时间,所以相应的参考文献和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且大部分观点认为大量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的存在违背了央行推行“人民币走出去”的政策意图,背离了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初衷,造成中央银行补贴套利者,使我国企业遭受巨大福利损失。但笔者认为,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是人民币国际化初期,国家需要支付的改革成本,这并不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套利活动本身是保证资本流动和市场效率的前提,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经之路。政府应通过有效措施,将人民币跨境结算引入正轨。加强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控,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及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和建立“体外循环机制”,实现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