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茨小说《安通·莱瑟》的启蒙小说特征及其宗教思想来源初探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尔·菲利普·莫里茨(Karl Philipp Moritz)(1756-1793)是德国十八世纪下半叶、启蒙运动晚期的重要作家与思想家。小说《安通·莱瑟--一部心理小说》是莫里茨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主要运用文学解释学和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勾勒出《安通·莱瑟》作为德国启蒙晚期重要文学作品所具备的启蒙小说特征;另一方面,本文将发掘《安通·莱瑟》启蒙小说特征的宗教思想基础,并分析莫里茨深层次的基督教思想结构在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语境下得到的理性化重构。本文的基本结论可以总结如下:一、小说《安通·莱瑟》作为启蒙小说,其道德实用意图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教育意图、经验心理学治疗意图、以及小说情节层面主人公克服回归内在倾向的努力。二、小说《安通·莱瑟》作为启蒙小说,其内在性主要表现为在题材方面对于主人公内在成长发展历程的聚焦,以及在小说叙事层面安置的全知型叙事者。全知型叙事者保证了小说能够以理性分析的方式把握小说人物的内在发展历程。而这又服务于小说的道德实用意图。三、小说《安通·莱瑟》由作者青少年时期带有虔诚运动色彩的日记衍化发展而来,与虔诚自传的文学传统存在深厚渊源,但另一方面,处于启蒙世俗化语境当中的小说《安通·莱瑟》实际在保留虔诚自传形式的同时已经在最终诉求和内容方面偏离了虔诚自传传统。四、小说《安通·莱瑟》的道德实用意图可以部分地溯源至作者的虔诚运动背景而被视为宗教道德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德国启蒙语境下的世俗化形式。主人公安通·莱瑟不断重返外在的努力尤其体现出虔诚运动的实践取向。五、小说《安通·莱瑟》的内在性可以部分地溯源至寂静派思想。在寂静派思想结构的影响下,英里茨令小说主人公一次次地从外在回归内在,从而为小说聚焦主人公内在发展历程创造了条件。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意愿,保证农村党组织直接选举制度落到实处,是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如
本研究旨在进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听力部分听讲座填空这一题型的效度研究。   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对做题过程的观察、即时追述性研究、访谈来探究考生的具体做题过程,从
学位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练塘镇。陈云之父陈梅堂,平时务农,兼做一些手工活。陈云2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病故。随后,陈云被外祖母抚养。陈云6
学位
上学时,梁思成先生给我们讲过,建筑师要随身带着纸和笔,随时画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978年我有幸在南宁开会时,饭后看到一群人围着杨廷宝先生,看他面带微笑地拿着小本子画速写。也
期刊
钦·艾特玛托夫是一位用吉尔吉斯语和俄语创作的吉尔吉斯作家。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幼时便开始亲近俄罗斯文化、俄语和俄罗斯文学。   1958年创作的《查密利雅》是艾特玛托夫
学位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百战百胜意味着一百场战争的胜利都未能彻底解决敌人,徒徒消耗了敌我双方的人命和资源.而兵法原意不仅要保全己方的人命与资源
期刊
人际意义来自功能语法中对语言元功能的划分,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但对非文学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近年来才成为热点。学术论文的引言,作为学术语篇的一种,尚未得到应有的
在一代代南通二建人不断接力的传承中,南通二建从零起步,由弱到强,发展到今天,站到了集团公司发展的历史最高点,成为“中国建筑行业企业的标杆”.这一过程中,南通二建的新一
期刊
像法国圣但尼体育场这样大规模的建筑通常被称为超大型的建筑项目, 人们很难不为它的魅力所折服:该体育场的建设场地是最大的,施工期又是最短的……。从以下这些数字可以说明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