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及认知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政府和人民迫切需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这促使中国政府和媒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投入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影响力提升,让国外媒体开始关注我国国内事件和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中国国内媒体变成了国外媒体的议程设置者,内宣也具备了外宣的性质。因此,本文以《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以撤侨行动为切入点,探究《人民日报》呈现的国家形象与受众认知之间的关系。根据大量文献综述,笔者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将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使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的中国撤侨行动报道为例,分析其所包含的版面分布、题材、议题、态度等,发现报道中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得到的具体国家形象,提出研究假设,试图通过定量研究探寻《人民日报》呈现的国家形象与受众认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中撤侨行动报道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研究和本研究需求构建类目,通过议题、体裁、报道对象、基调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报道中所隐含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而提出研究假设。定量研究的数据搜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时搜集的方式开展。本研究一共发放了450份问卷,收回400份,筛除无效问卷后,所得有效问卷为338份。使用SPSS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国家形象呈现与受众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在中国撤侨行动的报道中呈现了民主负责的政府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和爱国敬业的国民形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人民日报》通过中国撤侨行动报道所呈现的国家形象与受众认知的关系如下:《人民日报》通过撤侨行动报道呈现的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国民形象会对受众的政府形象认知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探究媒介报道对受众认知影响的过程中,控制实验法更为可靠,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以注意。
其他文献
若要说到船长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作用,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这个卖牡蛎的”出现在菲利普的视线中时,菲利普是多么地不愿意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他叫妻子克拉丽
2003年10月大同市某一中学突发一起"不明原因"皮疹流行,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发生皮疹流行的这所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共有3个年级16个班,在校学生847名.该校位于大同市南郊区
韩愈《师说》一文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句,课本注释为:“【不齿】不屑一提,看不起。”我以为不妥。
通过对北海市本级1974-2003年保持31年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对策的探讨,为今后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下面就我们的一些作法做一探讨.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对犬晶状体上皮细胞P21WAF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104V/m场强的EMP辐射家犬1~10次,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TCT)在妇科普查中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黄岛区妇科普查TCT检查结果,阳性32例并经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结果:TCT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但同业拆借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几度起落,原因何在?其出路又何在?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作者通过对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过程的研究分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血脂异常是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的重要因素[1].因此,了解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2年9月~10月对
编辑推荐:推荐理由:坚持原创、张扬个性.这是小语在线的建站宗旨。这个由小学语文教研员创办的学科网站,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老师.他们写自己的故事.谈切身的感受,抒
进入信息时代,文化的多元性、网络的普及,出版物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为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图书馆的服务也不应只停留在简单机械地借书还书上,服务的含义要不断扩大。具体地说,图书馆馆员要树立信息服务意识,要想尽办法将图书采购、编目、藏书体系等传统业务融入读者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馆藏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下面,笔者以人大附中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为例,谈谈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