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都”类总括副词的语法化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类总括副词是汉语范围副词中的一个小类,尤其是“都”,在汉语副词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都”类总括副词进行了历时考察,比较全面地描写了这类词语在整个历史上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对其语法化历程做出了必要的解释。  第一章绪论简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和对象、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相关研究现状等问题。  第二章介绍了汉语总括副词的来源和历史演变。依据其来源前的词性,可归纳为四类:(1)来源于动词,主要有皆、俱、并(併、並)、咸、毕、都、共、总、了、胜、胥、通、均、兼、具、周;(2)来源于形容词,主要有全、一、悉、均;(3)动词首先引申为形容词,再虚化为副词,主要有具、备、遍、尽、举;(4)通过假借而来,主要有凡。然后分先秦、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对皆、具、俱、尽、毕、都、全、总八个总括副词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概述。  第三章对副词“都”的语源发展及其语法化历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在充分分析历时语料的基础上,从总括副词“都”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总括成分的属性及其位置、与其他词语的连用等几个方面的描写,总结出总括副词“都”产生、发展、成熟的发展轨迹,并初步概括了总括副词“都”的语法化历程:动词→程度副词→总括副词。  第四章描述总括副词“全”的语法化历程,可概括为:形容词→类程度副词→总括副词,并将其与“都”的语法化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同时介绍了复合式双音节总括副词的语法化历程,复合式双音节总括副词是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下产生的。就总括副词而言,主要有两类:(1)“一+X”类总括副词,即一概和一律;(2)“AA”类总括副词,即通通和统统。  第五章解决了与“都”类总括副词语法化的相关问题。首先简单描述了汉语“都”类总括副词的发展脉络,之后对汉语“都”类总括副词的量化方向、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以及总括副词的发展与语法化规律等相关问题作了力所能及的解释。我们认为总括副词“都”的左向量化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1)汉语语序的变化;(2)有定与无定范畴的产生;(3)新兴句式的产生;(4)话题与焦点的产生。文中指出“都”类词语是在语义机制和句法机制的制约下,受到类推、泛化和系统自组织等因素的促动,从而演变为总括副词。  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了前文提出的主要观点。
其他文献
为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文章结合邯郸市肥乡县中医院实例
期刊
副词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受到人们很大的关注。最近几年,对副词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并且研究趋于深入细致。小类副词的研究不仅充实了副词大类的研究,而且推动了副词大类的更深层
目的:探讨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模式,研究高危儿在社区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将高危儿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干预组根据0~3岁早期干预大纲干预训练,未干预组未进行系统
期刊
该项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于,将“都市性”作为研究张爱玲现象的逻辑起点,即意在复现、重构此一现象所内蕴的意义感与都市人格的关联域,从而为考释呈现反映于张爱玲现象背后
近几十年,古汉语同义词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具体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专书同义词研究更是代表了同义词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成为整理古汉语同义词发展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简单地把写作(特指文学创作)看作一项技能和技巧,而忽略写作对写作主体个人生命的治疗功能。本文试图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