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本构和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及GW83合金热成形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镁稀土合金在高速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镁稀土合金存在热成形能力差、本构和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复杂且精度差、应变不均匀等特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镁稀土合金的推广。因此,本文选取Mg-8Gd-3Y(GW83)镁稀土合金,首先,利用等温热压缩实验,获得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01 s-1~1.5 s-1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特征应力比值和特征应变比值的函数关系,尝试建立一个新的镁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为后续获得可靠的有限元模拟结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基于特征应力差值和特征应变差值的比值关系,尝试建立一个新的镁合金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为后续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奠定基础。然后,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和失稳判据,建立合金的三维加工图,分析材料的热加工可成形性。最后,选取带底筒形件和无缝管,模拟预测材料的可成形性和微观组织演化,尝试通过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获得组织性能均匀的产品。基于瞬时应力与峰值应力比值(σ/σp)和瞬时应变与峰值应变比值(ε/εp)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参数回归,建立了一个新的仅含一个待定参数的镁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为了研究新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基于文献中AZ31B和ZK60等温热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参数回归,确定了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也很好。为了进一步验证新本构模型的准确性,对铸态GW83合金的变截面试样等温镦粗和等温平面应变模锻进行了仿真研究,即通过用户子程序,将本构模型耦合到有限元软件中,分别进行了六组不同工艺参数下变截面试样镦粗和平面应变模锻过程仿真,获得了模拟载荷—位移曲线,并与实际的等温镦粗和平面应变模锻实验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相比较,结果表明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高度吻合。低应变速率下(0.001 s-1~0.1 s-1)热压缩GW83合金产生的温升现象远没有高应变速率下(0.5 s-1~1.5 s-1)的严重,动态再结晶引起的软化效应非常有限,本文忽略材料在低应变速率下热压缩产生的温升现象。从低应变速率下峰值应力和瞬时应力差值与峰值应力和稳态应力差值的比值((σp-σ)/(σp-σss))和各应力对应应变差值的比值((εp-ε)/(εp-εss))的函数关系式出发,通过参数回归,建立了一个新的仅含一个待定参数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为了研究新模型的适用性,基于文献中AZ31B和ZK60的热压缩实验数据,通过参数回归,确定了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也很好。通过用户子程序,将新模型耦合到有限元软件中,分别进行了四组不同工艺参数下变截面试样镦粗和平面应变模锻仿真,预测了动态再结晶百分数的大小和分布,其与实际镦粗和平面应变模锻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吻合也较好,验证了新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和六种失稳判据分别建立了材料在低应变速率和高应变速率下的三维加工图,结合微观组织检验识别了适用的失稳判据和优化的热加工窗口。结果表明:低应变速率下材料在较宽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可成形性,但在高应变速率下材料仅在较窄的高温区间发生了安全的变形;获得了三个适合铸态GW83合金锻造的工艺参数区间:Ⅰ区低温低应变速率区,温度为350~410℃,应变速率为0.001~0.006 s-1;Ⅱ区高温低应变速率区,温度为410~450℃、应变速率为0.001~0.1 s-1;Ⅲ区高温高速率区,温度为410~440℃、应变速率为0.20~0.73 s-1。通过用户子程序,将三维加工图耦合到有限元软件中,对低、高应变速率下平面应变模锻可成形性进行了模拟预测和相应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三维加工图的准确性。提出适合于带底筒形件的挤锻成形技术,通过在带底筒形件的顶部设计一圈外法兰来增大材料的整体变形量和应变均匀性。进行了带底带法兰筒形件的挤锻成形模拟,重点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压下速度对带底带法兰筒形件不同部位功率耗散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法兰的筒形件比无法兰的应变量增大了 30.07%,应变标准方差值减小了 19.35%;功率耗散系数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优工艺参数为:430℃/1 mm/s。在最优的工艺参数下进行了带底带法兰筒形件的挤锻成形模拟和实验,一次成形了外形完好、外径235 mm、壁厚34 mm、高度255 mm的带法兰筒形件,其组织性能均匀,底部和筒体部分的抗拉强度差低于5 MPa,硬度差低于1.6 HV。提出采用等效应变方差来衡量镁合金无缝管挤压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应变均匀性,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进行了无缝管的正、反挤压成形模拟,重点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压下速度对挤压管材等效应变及应变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艺参数下反挤压管比正挤压管获得的应变量更大、应变也更均匀,在反挤压参数430℃/1 mm/s下材料获得了最大的应变量及最均匀的应变。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进行了无缝管的反挤压模拟和实验,一次成形了外径106mm、内径76mm、长度3700mm的无缝管材,其组织性能均匀,各部分的抗拉强度差低于10 MPa。
其他文献
全面认识各种固溶元素的强化效应,是高效进行新型镍基高温合金成分设计的重要前提,但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深入。本文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高通量计算,对35种合金元素在二元镍基固溶体中的强化效应进行了系统评估;筛选出15种元素,对其两两组合在三元镍基固溶体中不同温度下的强化效应以及元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评估;最后开发出了一个准确描述置换型固溶体晶格常数与成分间非线性依赖关系的普适模型。旨在深化
学位
镍基合金是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等行业常用的先进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的兴起为镍基合金零部件的制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然而,γ’强化型镍基合金可焊性差,在增材制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开裂现象,仍然是增材制造领域难以成形的材料种类之一。本文以Inconel 738这一典型的γ’强化型镍基合金为研究材料,对其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中的成形规律,开裂机理以及裂纹抑制方法进行系
学位
Co-基催化剂作为VOCs催化燃烧活性最高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之一,最有潜力取代贵金属。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高且易成型等特点,使Co3O4/γ-Al2O3催化剂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负载型Co-基催化剂。但Co3O4和γ-Al2O3具有相同的尖晶石结构,经高温焙烧易发生强相互作用,在界面处生成非活性或惰性的CoxOy或Co Al2O4,使活性组分损失,从而使催化性能大大降低。尽管目前的研究
学位
SiCf/SiC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领域很有潜力的高温结构件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s)中纤维和基体之间较弱的界面结合,是保证CMCs具有良好韧性的关键,在纤维表面预先制备一层弱界面涂层是CMCs形成弱界面结合的最有效方法。目前,热解碳(Py C)和BN涂层是公认的增韧效果最好的CMCs界面涂层,但是它们严重的氧化问题极大地限制CMCs在高温氧
学位
二次锌空气电池具有绿色无污染、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以及低成本等优点,被视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能量储存与转化设备。然而,尽管锌空气电池的历史已接近150年,却鲜有成熟的二次锌空气电池产品投入市场。究其原因,(1)正极广泛采用贵金属(铂、钌、铱等)催化剂,其高成本、低储量以及弱稳定性等缺点导致二次锌空气电池性能远不能达到实际使用要求。(2)有机粘结剂的老化严重降低了电池的循环寿命。(3)目前锌金属负极的
学位
重味强子的弱衰变是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与间接寻找新物理的理想场所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多个大型对撞机实验的不断运行,重味物理的理论研究已进入了高精度的时代:实验测量结果精度不断提高,这也要求理论上给出更精确的预言。一方面对于重味B/Bs介子衰变来说,虽然实验上已经测量了B/Bs介子的众多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和CP破坏,但是Bs介子的衰变的实验结果还较为匮乏,尤其是CP破坏物理量ACP,实验上不仅结果很
学位
超短脉冲作为人类创造的时间最短的事件,脉宽可以达到飞秒(fs,10-15s)量级,为很多领域提供了最精确的测量手段。这些高精度的测量,对超短脉冲的稳定性、脉宽等特性有严格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精确调控,这就要求人们深入理解超短脉冲的产生和演化机制,所以超短脉冲的腔内演化一直是超快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兴起色散傅里叶变换技术(DFT),虽然可以单次探测超短脉冲的光谱,但不能从时间角度还原脉冲信息。在频
学位
星系团处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节点,在天体物理学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总引力质量和空间分布信息可用于宇宙学和引力理论研究并约束其模型的参数分布。此外,星系团也为人们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星系与星系际介质(ICM)和活动星系核(AGN)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尽管星系团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引力影响,非引力过程(如AGN反馈,辐射冷却等)在其中也不可忽略。理解此过程在星系团演化中的作用及其对I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的Si电子芯片逐渐无法满足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需求。相比于电子,光子没有静止质量,且能够实现波分复用通信。因此,采用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可以实现更大带宽、更高速率和更低噪声的数据通信。然而,Si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几乎无法发光。而由ⅢA族元素和ⅤA族元素组成的大多数Ⅲ-Ⅴ族化合物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发光效率极高,且多元Ⅲ-Ⅴ族化合物的带隙宽度随成份含量可调。所以,Ⅲ-Ⅴ
学位
作为目前宇宙中最大的自引力束缚系统和大尺度结构中最致密的部分,星系团的研究处于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的交汇处,具有重要意义。星系团由于其内介质(intra-cluster medium,ICM)具有极高的温度(~0.5-10 keV)和密度(~10-4-10-2 cm-3),是天空中明亮的X射线源。利用新一代X射线空间天文台Chandra和XMM-Newton的高质量图像和光谱数据,并结合其它波段(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