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i_zhangz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配套还要依靠国外,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这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因此,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迫在眉睫。   本文在综述产业保护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及国内外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体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在全球化背景下,从我国开放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视角与途径,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和阐述了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措施与路径。   全文共9章,分为4个模块。   第1章导论,单独构成一个模块。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论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等。   第2、3章为实证分析模块。第2章主要论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3章主要论述世界装备制造业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状况以及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经济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第4—8章为理论与规范分析模块。第4章在综述了产业保护理论与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行扶持与保护的理由,并提出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行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第5章在综述了国家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第6章在综述了区域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第7章在综述了产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第8章在综述了企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体系。   第9章结论,单独成为一个模块。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与观点,以及不足之处。   本论文所形成的创新点如下:   创新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探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出路问题。提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要善于积极深入挖掘和捕捉发展机遇。当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经济开放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它们给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善于积极主动利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所带来的先进设备、资金、技术、管理和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外,也要注意避免上述途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如过分对引进技术的依赖而放弃自主创新、外资对民族品牌的扼杀以及对市场的垄断等。   创新点之二:在全面梳理有关产业开放与产业保护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验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协调保护与开放的关系问题,并提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离不开对装备制造业的适度扶持与保护。   纵观当今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美、日、德、意、英、法和后来的韩国,发现它们的发展与强大无一不是通过各种贸易与非贸易保护措施和各类扶持政策发展起来的。当今的全球装备制造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绝大多数行业属于垄断竞争状态,有些关键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小,研发水平差,产业集聚水平低,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和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把处于弱势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放在一个起跑线上显然是不公平的。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与保护,两者缺一不可。   创新点之三:从国家、区域、产业、企业四个维度,分别论证了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历史表明,自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会把自己研发的顶尖的设备和技术输出到别的国家,尤其是输出到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既使发达国家的企业愿意向我国较为先进的技术,企业所属的政府还不一定同意。发达国家输出给我国的技术只是相对于我国而言是先进技术,即便是这种情况,作为输出方的跨国公司还想尽办法防止技术等的外溢。如果我国一味地引进国外的二流技术而放弃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国只能依赖和受制于国外技术而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跑,从而最终造成我国经济的“二元产业市场结构”。   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它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需要有巨额的资金支持。它涉及的产业面广,要求提供支持的部门多。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许多基础性产业如材料、电子和基础元器件等还严重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一定是耗时、耗力和充满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强调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主体地位而忽略与自主创新有关的创新支持体系,这显然是不对的,企业也是完成不了这种重任的。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根据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因素的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从四个层面构建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即: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体系。   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国家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从中央政府的职责、能力,从国家机器的权力与义务方面,阐述了装备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为使用国货提供法律保证;建立装备制造业竞争情报机构;培育及普及创新文化:加大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及基础应用研究;构建和谐创新环境等。   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区域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从地方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与作用方面,阐述了装备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构建有较强内在经济和科技联系的区域;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产业政策对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引导与扶持作用;加强区域创新的环境建设等。   在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产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装备制造业某一产业的角度出发,以提升该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的,从产业所属政府管理机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企业或产业所属或与该产业有关的教育机构、中介机构等的职能与作用方面,阐述了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制定合理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集中产业内的一切资源对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推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集团;消除阻碍整个产业创新发展的短板;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在构建企业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企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装备制造业某一企业的角度出发,以打造创新型企业为目的,阐述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加强对企业家进行企业家素质和民族使命感的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以引进技术为起点的跨跃式创新;培育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对外并购获取企业所需的优势资源等。   综上所述,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除了要积极利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要给与我国装备制造业适当的扶持与保护,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加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经济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依靠城市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永恒的主题,是实施县域蓝海战略的必然要求。自2008年7月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在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试点发行以来,在满足农户信贷需求、支持农村
期刊
近年来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日益增多,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我院遇到一例由于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报道如下。林××,女性,27岁(住院号76323)。患者
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rcte dependent BBB)分两大类,即快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和慢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临床上快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经常迂到,特别是快心率依赖性右束支阻滞(RB
关于外形  新车的外形变化完全可以用瘦身运动来形容,车身从任何角度去看,都棱角分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其独特的银色的进气格栅设计。此外,更低、更窄的矩阵式LED前大灯设计,让整车前脸看上去更具侵略性。侧面线条完全没有了老款车型那种臃肿的感觉,很有活力。尾灯的造型与大灯进行了前后呼应,还配有动态转向功能。  关于内饰  翻看老款Q7的内饰,尽管做工不错,但仍能看出在设计上的落伍。反观新Q7,你真的
期刊
早期复极综合征首先由 Shiplay 及Hallaran报道,它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并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征象。见于1~6.1%的正常人中,以男性,特别是黑种人男性较多见,因其心电图表
由于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发展不断更新进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学科存在课堂内容较大、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以及无法因材施教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一般基础知识都是较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的引入才是教学目的.找到好的思想方法就如同找到通往答案的捷径,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思想方法,那么任何问题便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日益便利化的催化作用下,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投入要素流动和配置越来越大规模的在全球展开。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