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通风采煤工作面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矿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日趋成熟,煤矿无通风智能绿色开采成为可能。本文以无通风采煤工作面自然对流换热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封闭腔体自然对流换热特性。本文首先基于相似准则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内热源和壁面温差同时作用下的封闭腔体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其次建立和相似实验平台一致的数值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封闭腔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将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RNG k-ε湍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不同气体在不同环境压力下以及不同围岩材料对自然对流的影响;最后分别建立内热源驱动的封闭腔体湍流自然对流、含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自然对流物理模型,为使研究结论具有通用性和规律性,将控制方程进行无量纲化,从热源位置、高度、数量、腔体倾斜角和高宽比、Ra数以及多孔介质参数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封闭腔体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通风采煤工作面的自然对流流动和传热规律,对无通风采煤工作面热环境控制、规避采煤工作面机械热害、消除矿井瓦斯爆炸和自燃火灾等具有现实意义。为研究无通风采煤工作面自然对流换热现象,基于相似准则搭建含内热源的实验平台,采用PIV粒子测速仪和热电偶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实验平台内自然对流作用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对流流动与传热耦合影响,温度场和速度场均出现分层现象;壁面温度不变,热源温度越高,自然对流换热越强;另一方面,温度热分层会抑制流体向上流动,而趋向于水平流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和实验平台相一致的物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的不同气体以及不同围岩导热系数对封闭腔体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环境压力下,空气和氮气促进热源散热的性能接近,且优于甲烷;低压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很小;当环境压力从0.1MPa升至0.15MPa,自然对流换热增强,空间内温度分布更均匀,热源表面平均传热系数增加了25.6%;围岩导热系数与封闭腔体内自然对流换热强度呈正相关,围岩导热系数增大对热源散热有促进作用,但热源表面的自然对流平均换热系数最大不超过10.58 W·(m~2·K)-1,表明必须通过强制对流或者风冷进一步提高热源表面换热能力来实现。为研究机电设备散热形成的自然对流对无通风工作面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建立了内热源驱动的封闭腔体湍流自然对流物理模型,首先将数学模型无量纲化,从而使研究结果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并采用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与Larson D W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为8.5%,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通过研究温度场、流场、局部Nu数、平均Nu数、竖直中心线的无量纲温度和速度等分析对比热源位置、高度、数量以及腔体倾斜度和高宽比等情况对封闭腔体温度和速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热源位于腔体中心底部有利于对流换热,存在最佳热源尺寸,使得热源自然对流换热效率最大;在研究范围内,腔体高宽比和倾斜角越大,在一定程度会减弱自然对流换热的强度。为研究采空区对无通风工作面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建立了含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自然对流模型,研究了无量纲参数瑞利数Ra、多孔介质区域宽度、孔隙度对复合腔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瑞利数Ra和多孔介质的宽度对复合腔体内自然对流换热强度有很大影响,而多孔介质孔隙率对复合腔体内的自然对流换热影响很小。Ra数越大,复合腔体内自然对流流动和传热越强烈;而复合腔体中多孔介质厚度增加,会削弱流体侧的流动传热的强度。孔隙率变大使得复合腔体多孔介质区域流动和传热增强,但是对流体域的流动和换热有一定减弱作用。
其他文献
煤基高岭石是煤的伴生矿物,是我国特有的宝贵资源。这种煤伴生矿物在选煤过程中富集于矸石和高灰煤泥等固体废弃物中,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煤基高岭石表面有丰富的活性羟基,有一定的比表面积,且极性强,孔隙发达,不加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具有成为吸附剂的潜力,但是因其粉体颗粒细小、难以实现固液分离的局限,使其性能的利用受到限制。而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方便实现回收利用。因此,高效利用煤的
学位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瓦斯爆炸在复杂管网内的超压演化规律、高温火焰波传播规律与有毒有害气体传播规律,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针对角联结构通风管网模型,分析管网中各个监测点在不同条件下瓦斯爆炸超压、高温与有毒有害气体传播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减少煤矿瓦斯爆炸灾害中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应急救援与救灾提供理论支持。首先利用自行设计并搭建的小尺寸角联结构管网实验平台进行角联管网内风流传播验证,通过对不同
学位
科技发展和业态变革使企业的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基于产业链的集群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集群合作创新关系不稳定问题突出。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也面临着这样的发展困境。文章从物流园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表现形式出发,对政府、物流园区和园区企业进行三方动态博弈分析,探讨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研究表明:政府从规制成本、物流需求方及园区企业社会福利、物流园区稳定发展和社会公正考虑,
期刊
由于乏风中甲烷浓度较低,无法直接利用,故被大多数煤矿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的一种,其温室效应及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都远高于二氧化碳,若将乏风中的甲烷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目前,解决此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其进行催化燃烧,催化燃烧具有起燃温度低、可进行低浓度操作、产物无污染等优点,因此研究催化燃烧对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用于甲烷
学位
燃煤电厂是CO2的集中排放源,减少CO2的排放是电厂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电厂烟气中惰性气体含量在80%以上,将电厂烟气注入井下采空区既能封存CO2等气体,又能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为了探究电厂烟气条件下煤的自燃特性,选用变质程度较低的四种煤,对比分析不同煤样在空气及CO2浓度分别为4%、8%、12%、16%模拟烟气条件下煤氧化升温过程的TG-DTG曲线特征温度点变化及活化能变化、气体产物与浓度变化、
学位
岩石的热冲击破裂现象存在于地热资源的开发、热力破岩、核废料深部储存等多种工程中。当温度场受到扰动,产生剧烈变化时,会对岩石造成的热冲击作用,对岩石造成热冲击作用从而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可能会给相关工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合理利用这一现象也可提高工程效率。因此对热冲击作用下岩石损伤情况进行研究对于这一类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地热储层中常见的砂岩与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显微CT对
学位
我国煤炭赋存情况复杂,特别是在厚煤层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可能性急剧增大。一些典型突出事故表明突出主要发生在构造带附近,且该区域主要为松散易碎的构造煤,其最大变化就是极大增加了瓦斯吸附/解吸能力。在本论文中,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以孔隙测定理论、煤吸附/解吸动力学、瓦斯能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焦煤的孔隙结构与吸附/解吸特性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构造运动对焦煤孔隙特征的影响,确定了构造煤快
学位
矿井粉尘污染严重威胁职工身心健康和矿山安全生产,现有矿用湿式除尘器普遍存在对水质水压要求高,使用喷嘴、滤网、振弦板、折流板等易堵塞、难清理,维护量大,设备尺寸偏大、吸力不足、除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离心式轮壳同心旋流除尘器,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实验测试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式轮壳同心旋流除尘器的除尘特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为矿井粉尘防治、工人健康防护
学位
我国煤气化灰渣是一种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的固体废弃物,其残炭与无机矿物质(灰质)的相互混杂制约了利用方式,残炭与灰质的分离是气化渣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前提。重力分选对于煤气化灰渣中+0.125 mm较粗粒级分选效果较好,-0.125 mm粒级分选作用较弱,煤气化细渣-0.074 mm粒级含量高,寻求气化灰渣中细粒级残炭与灰质的高效分选方法成为当务之急。以宁夏煤业公司的神宁炉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煤油以及
学位
我国瓦斯灾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煤层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实用价值,若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将对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提高瓦斯灾害防治能力和能源利用率,需将煤层瓦斯“变废为宝”,然而限于我国特殊的储层地质条件,绝大多数煤层渗透性差,煤层气的采收效率和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