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棉对棉蚜非靶标效应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种植,其安全性受到日益关注,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的研究,对于促进生物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许多内容,非靶标效应的研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研究以转Bt基因抗虫棉和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为研究系统,探讨转Bt基因棉对刺吸式非靶昆虫的行为、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研究了棉蚜在转Bt基因棉上的取食刺探行为,确定了棉蚜在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上的取食刺探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棉蚜更易在转Bt基因棉上进行刺探;棉蚜在转Bt基因棉叶肉细胞内和韧皮部刺探次数明显多于在常规棉上;棉蚜在转Bt基因棉韧皮部的持续吸食时间短于在常规棉上的。根据刺吸电位记录结果,这些差异可被定位在不同的植物层次上--转Bt基因棉的表面、叶肉组织、叶肉细胞内部和韧皮部。这些差异的存在影响了蚜虫的取食行为,但是经过几个世代的适应后,棉蚜在两种棉株上的表现趋于一致。通过制作棉蚜生命表证实转Bt基因棉上喂养的棉蚜的生殖前期的长度明显延长,但是这种影响没有对棉蚜种群的增长起决定性作用。 深入研究棉花叶片表面特征可以发现,转Bt基因棉叶片表面化学成分、含量和生物活性与常规棉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转Bt基因棉叶片表面叶毛密度与常规棉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叶片的物理特征和棉蚜的搜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该模型表明腺毛和五分支的覆盖毛对棉蚜的搜寻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其它分支的覆盖毛对棉蚜的影响关系较为复杂。所研究的这两种转Bt基因棉表面的物理特征均异于其亲本,且这种差异会影响转Bt基因棉的非靶昆虫棉蚜在其上的取食刺探行为--棉蚜在两种Bt棉上较容易进行刺探和取食。 继而选用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之间生化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者蛋白组可检出蛋白中,有45个蛋白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别,经过质谱鉴定,其中包括NADH脱氢酶F亚基和PR10蛋白。这为进一步探寻非预期效应的生理生化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验手段。 综合整个研究结果,我们探讨了转Bt基因棉对棉蚜非靶标效应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由微观到宏观这样一个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新的整体思路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辐射会造成微电子器件性能的退化,严重时可使整个电子系统失效。因此,研究微电子器件的辐射效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新
该论文包括PTC限流元件的工艺研究,失效模式分析及失效机理研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筛选方案的确定.PTC限流元件的性能受工艺的影响很大,该文对工艺中的三个关键工序-成型
胃癌的产生和发展是多步骤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肿瘤细胞出现多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本研究室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在人类原发性胃腺癌中存在17q21杂合性缺失。Tob1
该文就是顺应科技进步的要求,在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和减缩的研究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该文主要的任务是应用比较成熟的高频预估技术,如物理光学、物理绕射理论等,对导弹这
航天器用半导体存储器的单粒子效应是关系到航天器安全和可靠性的关键问题,该文从机理分析、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首先,根据半导体器件物理理
本文对楝科(Meliaceae)植物望谟崖摩(Aglaia lawii)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抗炎活性筛选。利用多种层析材料(大孔树脂、MCI、硅胶、凝胶、RP-18)、综合多种层析[薄板层析
亚洲象(Elephasmaximus)是我国一类重点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准确地评估种群大小和遗传多样性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亚洲象生活于丛林中,且多在夜间出来觅食,使
该文通过结合开发VOD的实践,讨论了应用有线电视网实现VOD的方案,特别是对如何改进数据反向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做了一些探讨.该文主要分三个部分,一对VOD发展和状况进行了介绍;
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2cm宽带波导裂缝天线.为了展宽频带,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展宽频带的方法.该方法在结构上采用双缝结构,并用脊形波导代替了矩形波导.为了更好的说明双缝结
微型生化传感器在生理学、生化学和临床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用途,这些领域对高灵敏度、多功能化微型生化传感器的需求尤为迫切.该文采用半导体技术设计制作了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