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vi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因此所需要采取的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政策,不仅是一个环境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如何以成本有效的方式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如何在广泛范围内采取有效的减排政策,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表明,农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农业排放甲烷占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甲烷排放总量的50%,氧化亚氮占60%。如果不实施额外的农业政策,预计到2030年,农业源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将比2005年分别增加60%和35%-60%,因此,研究减缓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减排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首先构建了中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的一般均衡模型,为我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分析平台。然后构建了中国2004-2009年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库。在以上数据和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我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一般均衡分析。首先对我国2010-2020年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预测,其次利用一般均衡模型以畜牧业甲烷排放征收碳税为例模拟了碳税政策对农业源非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和对经济的影响。最后,利用一般均衡模型以氮肥施用技术改进为例模拟了技术政策对农业源非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和对经济的影响。在模拟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的结论:1.我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尤其是畜牧业的甲烷排放和农田氧化亚氮的排放在未来的增速明显。2.针对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采取行动能够快速产生效果,将会对遏制气候变暖起到促进作用。3.对我国畜牧业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征税会起到较好的减排效果,但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4.对我国畜牧业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征收碳税不宜过高,较低且适中的碳税可以一方面在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上起到较高的效果,还不至于畜牧业生产造成过大的成本压力。5.通过改进我国的农田氮肥的施用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和各个部门经济的发展。最后,在结论和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建议:1.加大对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和农户的重视。2.充分利用惠农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促进低碳农业发展3.对于我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减排,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采用不同的减排措施。4.在当前条件下,技术减排符合我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的方向。5.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表现为 :婚姻依礼而行 ;婚姻重礼轻爱 ;婚姻中渗透买卖关系 ;婚姻体现着等级差别和阶级限制
通过描述福建鞋产品贸易"柠檬市场"的表现,分析了"柠檬市场"对福建鞋产品贸易的不利影响,认为市场信息不对称、轻视知识产权、营销渠道缺乏、价格战成主战略和市场机制与市场
近年来,隐名股东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少有学者对规避法律型隐名股东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规避法律型隐名股东大量存在,在处理纠纷中就
目的:探讨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文医药卫生期刊1998~2006年报道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个案病例,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
在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经常需要查阅技术资料和技术图纸,一张张地去翻阅资料和图纸,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丢失。水电站运行管理支持系统用于水电站建设、运行过程
<正>优衣库在2010年给自己定的远景目标是,未来10年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廉价且时尚的服装供应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虽然和日本消费者相比,中国的购买力仍
矩阵的秩是矩阵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线性代数研究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矩阵秩的问题,大家探讨的也比较多,而本文是从抽象矩阵来探讨矩阵的秩的。抽象矩阵的秩是矩阵求秩
双歧杆菌是肠道内数量最多的益生菌,它与人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是健康个体肠道中的优势菌,该菌具有营养促进、抑制有害菌、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及抗癌等生理活性
企业年金制度框架是伴随着养老金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西方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险框架体系。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及速度都不断提高,同时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城市治理工作的实践迫切需要城市治理理论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