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ZFD-10和ZFD-33A+B抗寨卡病毒活性及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是一种单股正链的RNA病毒,与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一样,同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研究表明其主要通过埃及白伊蚊进行传播,还可通过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感染。由ZIKV感染引起的疾病大多仅是轻微且自限性的,绝大部分成年患者可实现自愈。但随着近几年ZIKV感染与爆发,大量研究发现ZIKV感染与胎儿小头畸形及成人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密切相关。ZIKV疫苗的研发任重道远,而抗病毒药物研究大多也仅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因此,开发有效安全的治疗ZIKV感染的药物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经典的噬斑法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筛选出具有良好抗ZIKV活性的化合物,并使用酶活实验等方式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以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经典噬斑法和MTT细胞毒性实验进行抗ZIKV药物初筛,筛选出抗病毒活性高且细胞毒性低的化合物,然后以实时荧光定量、蛋白印迹、免疫荧光等实验综合探讨化合物的体外抗ZIKV活性。最后通过分时给药、分时撤药、吸附进入、RdRp酶活等实验进一步对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噬斑法和MTT实验初步筛选了一批新合成的化合物。其中,在ZFD系列中,化合物ZFD-10和ZFD-33A+B具有明显抗ZIKV活性,其50 μM初筛浓度下可完全抑制ZIKV感染引起的斑块形成。随后在其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中发现它们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ZIKV的复制,相对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对亚洲株 ZIKV SZ-WIV01 的半数有效浓度(50%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 48.57±4.38μM;ZFD-10 和 ZFD-33A+B 对亚洲株 ZIKV SZ-WIV01 的 EC50 分别为6.15 ±2.15μM,11.5±1.73μM,明显优于利巴韦林。随后我们用RT-PCR法及WB实验检测其对ZIKV在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是否具有相同的抑制效果,发现它们无论是在蛋白水平还是在分子水平,均能够明显抑制ZIKV的复制与蛋白表达。由于ZFD系列为新合成的化合物,因此在机制研究中首先川四种不同化合物处理方式确定了化合物初步作用阶段,再结合分时给药及分时撤药实验确定了化合物主要作用于病毒RNA合成阶段,随后通过RdRp酶活实验进一步检测及证实了 ZFD-10和ZFD-33A+B主要通过抑制ZIKV NS5 RdRp蛋白酶活性从而抑制ZIKV病毒RNA的复制。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筛选及抗病毒机制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的以ZIKVRdRp蛋白为主要作用靶点的化合物,根据它们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及安全性,有望成为抗ZIKV病毒的潜在药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n=68)及观察组(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n=68),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专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认知行为、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
期刊
学位
研究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2型(SCA12)是一种迟发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由PPP2R2B5’-UTR中非编码的三核苷酸CAG/CTG重复扩增突变导致的。研究表明PPP2R2B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PPP2R2B水平上调,而PPP2R2B是细胞内重要的磷酸酶PP2A的调节亚基。可通过将靶蛋白去磷酸化的方式调控各类信号通路,包括细胞自噬通路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自噬标志性蛋白LC
学位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髓母细胞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Shh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开发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根据“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与Gli3负反馈调节失衡密切相关”,我们以Gli3 processing为靶点,建立了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并采用“老药新用”策略,从上市药物库中筛选出了 5种可能能够促进Gli3 processing的活性化合物——苄索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