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从单纯的保护到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和满足居民生活现代化要求的实践过程。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古城的结构性、功能性衰退,与城市的高速发展构成强烈反差,必须在产业、文化、空间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防止城市结构变迁和功能的演化带来古城衰退老化、新区开发失控问题。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经济、文化、空间发展关系的研究,为协调城市发展与名城保护提供较为系统的对策建议。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导言,第二章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第三章至第五章结合江苏省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空间发展的关系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整体观”的协调保护与各项发展的对策。经济作为城市运行的基础,应建立良性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并培育文化产业链,调整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产业空间布局;文化作为核心发展要素,应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定位,保护和延续有形的城市风貌特色和无形的传统文化特色:空间作为物质载体,应促进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的城市机能整合,安排好空间发展的建设时序,有序推进新区开发。
其他文献
抽象性既是创作思维的典型特征,又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和形式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建筑抽象性的讨论,提起人们从思想上意识到创造性与抽象性
“耕读文化”蕴育下的楠溪江传统村落,恬静自然、灵秀与古朴并存,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作为其重要特色的建筑外部空间生机勃勃、热闹非凡,这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户外生活趋
本文主要研究双重身份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及管理措施,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在本文中,双重身份文化遗产指我国同时具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保护区(即历史文化名
建筑学很长时间以来,秉承自然界中材料及物质定律的逻辑,一直在几何领域中徘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维特鲁维在《建筑十书》提出的“坚固、实用、美观”被认为是评判建筑价值的
城市美自古以来就是设计师、建筑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构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城市美学的角度对影响屋顶发展的经济、技术、地域、民
面对有限的城市资源以及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所引起的郊区化,柏林重新意识到通过公共轨道交通促使城市空间精明增长的重要意义。特别在两德统一之后,围绕轨道站点的城市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社会文化、消费理念的不断扩张,建筑不得不将日常生活纳入到设计的考量中去,因此就促使信息媒介与建筑表皮发生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将技术、意识
学位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和高速化,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这一系列的现象表明,我国住宅的建筑面积应该更好地适应国情。2006
城市建筑的设计控制是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下,规划管理部门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各类、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可统称为规划)作为设计控制的内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