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源泉探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价值是由“物”作为它的承担者的,没有商品,没有“物”也就无法谈及价值。在之前我们总是强调“物”的有形性,但事实上,物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反对劳动价值论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价值和“物”(或者说是财富)的区别,他们抛开了人的劳动的特性,强调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而维护劳动价值论者则强调价值的劳动属性而不重视“物”的作用。这是属于不同层面的争论。在当前,不是价值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而是代表价值的“物”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同时凝结在“物”上的价值也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而应该用过程的观点来研究。劳动是人同自然界发生的相互沟通的过程,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同自然界的交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只有直接和自然界发生交往的劳动才是劳动,只有这样的劳动才会创造包含到“物”的价值,才形成价值。而事实上当前社会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劳动,人是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全球化了的整体在同自然界打交道。而且我们的劳动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今天我们以破坏环境的方式同自然界发生矛盾,那么我们就会影响到后来的人的劳动形式和结果。同样我们也受到历史人的劳动的影响。因此,把劳动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劳动,我们就会认识到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人造资本和具体的劳动一样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并会影响到自然的“物”的创造。对于“物”的创造是同等重要的。可以看作是价值的源泉。本文除引言、结论外,共分三章,全文共三万字。引言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传统的价值源泉理论本章重点分析了价值的历史含义,通过对财富和价值关系的分析指出:财富是从自然的、物的角度来看待的,而价值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的,价值是凝结在财富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且分析了财富形态的时代变化,无形财富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物质财富;并对我国当前各种价值源泉理论作了一个概括,指出他们之间主要的分歧存在于对财富和价值的关系、劳动、资本的不同理解上,核心是对价值含义的理解不同。第二章价值源泉的具体形态本章通过对劳动的分析指出,作为具体的个人劳动不是独立的,其本身就是社会的,劳动是一个整体劳动的过程,是一个合力;另外,人类的认识性劳动要比直接生产性劳动更为重要,科学性劳动、管理劳动就属于认识性劳动;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作为特殊的资本同劳动有着重要的关系,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对价值创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章厘清价值源泉问题的意义本章指出通过对价值源泉的探讨,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对整个政治经济学的重新认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可能对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对我国现阶段的方针政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论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再次重申笔者的主要观点。
其他文献
<正>《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卢光明教授和张龙江教授主编,基本上展现了双能量CT科研和临床应用的现状。
在“制度热”的热度下降的背景下,对制度的局限性展开研究的学者专家日益增多,其成果也颇为丰富。但是成果是分散的、零星的,缺乏深入的哲学析理,系统整体的分析框架以及结合
空间作为叙事的一个维度,在叙事研究中总是被简单地等同于建筑、地点、场所或者地域,处在附属的、次要的地位,人们尚未给予它充分的重视和肯定。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结合大
特殊教育学学科论主要探讨特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殊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特殊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特殊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历程.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
目的:本课题从针刺加中药的角度出发,观察针刺结合口服脑得生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寻找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办法。方法:1、将纳入临床观察的75例患者随
边际革命之后经济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对于这个角度国内外大量学者迄今仍未能恰当评估其意义。究其原因是对理论社会科学的认识有不恰当之处。由于瓦尔拉斯的标准商品理论是
建国以来,周恩来同志协助毛泽东在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在精心规划和组织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作中,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历史的角度看,从1949年
在现代汉语中,“从X”副词有:从来、从头(儿)、从小(儿)、从中、从新、从此和“从/否”类副词。“从X”类副词是因“从”+X的词汇化而形成的。虚词“从”的语义特征对“从X”类副词的
针对当前飞机梯次使用控制缺乏评价指标的问题,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飞机梯次使用控制的目的,建立飞机战备需求、余寿梯次状况、疲劳
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尤其是人类步入高技术时代,技术广泛渗透或应用于产品之中,技术产品已成为现代消费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