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民人口匮乏是古典时代斯巴达城邦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对斯巴达公民人口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本文综合运用了近年来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完整地搜集、整理、考证了与斯巴达人口相关的史料文献,旨在梳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323年斯巴达公民人口变化的过程和趋势,探究造成公民人口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斯巴达公民的人口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前10世纪到早期古风时代,多里斯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人口匮乏是古典时代斯巴达城邦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对斯巴达公民人口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本文综合运用了近年来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完整地搜集、整理、考证了与斯巴达人口相关的史料文献,旨在梳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323年斯巴达公民人口变化的过程和趋势,探究造成公民人口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斯巴达公民的人口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前10世纪到早期古风时代,多里斯人在一开始定居斯巴达时人口基数就不大,可能只有2000人。第二阶段是古风时代晚期到古典时代早期,斯巴达公民队伍逐渐稳定,公民人口缓慢增长,到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泰亚战役时达到顶峰。第三阶段是古典时代斯巴达公民人口持续减少,由公元前479年的7800人下降至公元前371年的1484人,减少了大约五分之四,到留克特拉战役时其人口形势已经十分危急。这一阶段是斯巴达公民人口变迁的关键时期。斯巴达公民人口的匮乏与弃婴制度、大地震、土地制度、婚育礼俗等自然和社会因素都有关联,但这些都不是决定人口长期变迁的主要原因。造成斯巴达公民人口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带来的军事人力损失。作为一个以武立国、极端军事化的城邦,斯巴达城邦体制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战士,斯巴达公民个人“将自身的一切皆隶属于国家”,以增进城邦的力量和福祉。在斯巴达,每个公民作为军事人力资源的功能和属性都被发挥到极致,斯巴达因此在希腊世界享有盛誉。与此同时,斯巴达城邦频繁地对外用兵过度消耗了人力却又无法使其得到有效补充,最终导致公民人口匮乏。所以,这样的体制既使斯巴达成为了希腊诸城邦中战斗力最强的城邦,并一度成为希腊霸主,又使其被自身的结构性缺陷所拖累,无法从人口危机中脱身,最终陷入衰落。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正在且仍将持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它对人类迁移行为的影响也开始变得显著。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尤其易受气候变化侵扰,甚至面临可能完全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的命运。这些国家的国民往往通过正常移民途径或两国政府之间的特别安排进入他国,从而获得一定期限的居留权利。然而,当居留期限届满,而本国的生存状况因气候变化的影响变得极其恶劣以至于返回本国变得不可能时,他们就成为了气候跨境流离失所者。在
诞生于印度的佛教在向外传播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经历了在中国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高度政治化的特征,并在4世纪以后逐渐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依附于东亚国家间的交涉而发生的政治互动。这种特点不仅规定了朝鲜佛教的特色,也塑造了朝鲜三国对佛教的认识。随着东亚诸国关系的变动,佛教在6世纪中叶由百济传入日本,这是百济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为了加强与日本的友好关系而采取的
<正>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中央侨务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促进依法管理侨务事务,维护侨胞合法权益,推动我省侨务法治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1年监督工作计划,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7至9月份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我省实施办法、
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美狄亚》与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西方经典的文学作品,两部文本在中西学术界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阐释。本文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两部作品进行诠释和比较。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两个文本主人公的身份特征,就复仇行为作出巫术诠释;第二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共有神话模式,并论述二者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别书写;第三部分还原“文明-
韩素音是上世纪中国家喻户晓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作颇丰的作家。相较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名望,韩素音在文学创作领域获得的关注较少。韩素音不仅创作了多本小说,还给后世人留下了包括《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以及《再生凤凰》在内的自传作品。本文以韩素音的自传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可靠性叙述、互文性和认知失调等理论方法,从作家自身、读者阅读以及社会历史等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探讨文本中的不可
以工具理性为中心的现代性面临着意义缺失这一首要问题,而作为现代性主要面相的“以理性解除神话”难辞其咎。“解神话”和“祛魅”造成理性和神话的对立,神话备受雪压霜欺,其合法性亟需辩护。本文旨在以文化哲学的视角观照神话,通过回到希腊哲学的开端,探究古希腊早期四大学派哲学家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挖掘其中的希腊神话渊源。本文试图从为经验现象寻求解释、为现实世界与人类生活建立秩序性与连续性、为个人有限而无常的
北洋时期的汉口城市管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类型来实现的,一种是对于华界的治理,另一种是对于租界的管理。对于汉口华界的基层治理,又主要有官治和民治两种模式:官治主要通过警察制度来实现政府的基本城市治安维护等职能,民治则是通过不同的民间社团组织,对官治职能进行补充。汉口租界的治理,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国租界并立,第二阶段为德、俄租界被收回,汉口当局成立了两个特别管理区来对其进行治理。这一时期的华洋
川端康成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也是继印度诗圣泰戈尔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自然与女性是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两大关键词,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感知能力对自然与女性展开细致的观察,并通过细腻、清新的笔法描摹出自然与女性之美。可以说,川端康成的爱与思、悲与美都是寄托于自然与女性而得以表达的。因此,在以往的研究中,川端康成常被认为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但笔者发现,这样的认识实际上
当女性在法律上仍归属于丈夫时,柯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1873-1954)的人生经历与作品都质疑甚至颠覆了社会、文化对于女性的既定之见,因此许多评论家将柯莱特归为女性主义作家行列并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分析柯莱特的作品,女权主义者们甚至追奉柯莱特为女权主义的先驱。但柯莱特本人却坚决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甚至声称厌恶女权主义者,这种悖论的处境正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谶纬文献的产生,源于西汉中后期儒生假托孔子之名,以神学化的思维对儒家经籍进行再解释的社会思潮。光武在两汉之际的政治纷争中应图谶而兴,使得谶纬之学在东汉获得了官方显学的地位,一度凌驾于经学之上,并深刻影响了东汉初年的政治社会。谶纬用以解释世界本质及其运转规律的核心观点,是以阴阳五行与数术学说为基本框架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天人沟通之事的重视使得其在东汉国家祭祀制度的建设中影响尤甚。谶纬文献所载祭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