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设计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是综合柔顺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研究方向,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是围绕并联微操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优化设计开展的,涉及到动力学的研究还很少。随着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分析并改善其动力学特性,提高设计水平,成为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领域的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以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动力学为核心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动力学建模、数值仿真、特性分析、优化设计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了含有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初始弯曲梁的伪刚体模型建立了柔顺关节的双1R伪刚体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和虚拟切割法推导了含有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应用Newmark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与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现存主要模型即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说明该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含有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的真实运动;通过与Solidworks、ANSYS和ADAMS联合建立的刚柔耦合模型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与刚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响应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说明了在并联机器人中柔顺关节代替传统关节可行有效。  其次,分析了含有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通过频率方程分析了机器人在运动过程及工作空间中的固有频率变化情况,又从幅频特性的角度分析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并相互验证正确性,深入研究了柔顺关节结构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及规律;分析了机器人总变形能与结构参数的关系;给出了每个支链柔顺关节的应力变化情况,研究了柔顺关节结构参数对最大应力的影响及规律;研究了驱动力矩与刚度、柔顺关节结构参数的变化关系曲线,为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次,对并联机器人中的柔顺关节进行优化设计。在刚性并联机器人基础上,以固有频率、应力等为约束条件,以柔顺关节的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总变形能、驱动力矩及其组合为目标函数对并联机器人中柔顺关节进行了优化设计。  最后,进行了含有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的实验研究。基于3-RRR平面刚性并联机器人机构,加工、制作了柔顺关节来代替驱动杆和连杆之间的传统转动副,形成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机构,与控制系统和测量系统一起构成了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实验平台。实现了含有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在低速和高速情况下的轨迹跟踪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及仿真分析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与刚性并联机器人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从实验角度说明了在并联机器人中柔顺关节替代传统关节基本可行有效。
其他文献
在《乐耕园》《开园日》,带着《我的志仁老哥》《阳光老爸》,怀着《黑土情》《以朝圣者之心,赴一场文学的盛宴》去《乐耕园寻梦》.《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一米阳光》的
期刊
该文以乳状液特性研究为切入点,研究了盒装液态奶的物学特性及其流变特性,分析了液态奶变质过程中的性态变化,提出了用粘度指标作为质量判断的新观点.开发了由外部振动激发盒
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底管道冲刷掏空过程中其周围流场特征变化,以及海底管道冲刷掏空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应用相似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其目的就在于根据模型
带式输送机具有输送物料种类广泛、装卸料灵活、可靠性高、费用低等特点,现已成为重要的散装物料运输设备.滚筒是带式输送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按滚筒在输送机中所起的作用可分
期刊
该文对军用汽车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一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了对具有社会效应的术语的解释方法模型,并依此提出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定义;二是首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钻探技术也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国内外已经先后研制山了随钻参数检测系统,自动钻进纠偏系统,计算机辅助钻进系统及钻
自从2001年国土资源部开展国土规划试点以来,试点地区努力克服困难推进工作,并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空间范围与时间期限、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编制主体和工作模式、规划主题及纲要内容、研究专题及规划成果、国土规划的区域划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虽然试点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缺憾,如一些关键问题未达成一致、规划实施未受到足够重视、大多未按计划来开展工作、社会影响有待进一步扩大等,但也取得了
随着飞机液压系统向高压、大功率方向发展,飞机液压系统的振动问题显得愈发突出.为了衰减飞机液压系统的压力脉动,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
当机械设备承受一定交变循环载荷的时候,设备常常会在经历一定载荷次数后发生疲劳破坏而失效。有统计数据表明,在现代工业的各种领域中,因疲劳破坏而引起的结构强度破坏事件就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