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恶”在电影中的视听表现和文化内涵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57年,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开启了大量使用丑恶的事物作为象征符号来进行艺术表达的时代,今天,电影营造的视听梦境成为了栽培“恶之花”的理想土壤。“恶”已经从一个元素逐渐演变为一种现象,并隐隐成为一股潮流。对审美领域中“丑”的研究已然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在道德领域中的“恶”却并未获得独立的地位,这意味着对于今天电影中这种“恶”影像大行其道的现象,我们并未在理论上做足充分的准备,因此,电影艺术该如何利用“恶”成为本文集中探讨的核心,而最主要的,是其中“可见的”部分,即肮脏、暴力和性。   电影作为工业与艺术的结合体,同社会变化紧密相连,银幕现象就是社会心灵的镜子。二十世纪以来,理性的地位在一次一次的社会剧变中受到质疑,如现代科学对人出身的揭示、工业时代对人的异化、商品社会对人性价值的轻视等等,再加上信息爆炸使人对信息产生的麻木感、商业资本出于对利润的追求而有意进行的引导,造成时下“恶”影像在银幕上脱离了理性的约束,被十分不审慎地展示着。本文通过对影片《萨罗》、《巴黎最后的探戈》、《低俗小说》和《七宗罪》的文本细读,着重分析了以它们为代表的四类影片中,“恶”背后的不同用心。“恶”影像作为一种不那么“守规矩”的诱惑,其本质上也同时有着存在的必然意义,如展示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灵的真实、释放我们的压力、锤炼我们的坚强等,这些对现代社会的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然而,“恶”影像毕竟是一种属性特殊的艺术表达方式,在接受上,“恶”的影像仍存在着重重的障碍,因此,它必须被置于我们的智性严密的注视之下才能绽放出其应有的光辉。   经济的起飞、文化断代、社会转型期等种种因素使得我国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仍处在一个相对杂糅混乱的阶段,不同年龄的观众对电影中“恶”的接受程度亦不尽相同,因此,研究电影中的“恶”影像,对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共分五章:序言部分介绍研究“恶”影像的动机;第二章介绍其社会根源;第三章是对具体影片进行的文本分类细读;第四章探讨“恶”影像的社会影响;余论部分则对其应用进行反思,并总结出对我国电影发展的启示。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党政大楼拍的丰都新县城夜景,这个点面对长江,周围绿树成荫。这里是丰都县最繁华的政治和商业中心,那天刚下班,看了看天空发现夕阳很美,空气非常通透,所以就带上相机赶快跑
书籍是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书籍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思想精神传递不可缺少的工具。  书籍设计不是静止的装
文化产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个支柱产业中,艺术产业作为主导性的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产业所有的文化属性及产业特性。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聚集于某一地区的现象
广告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也经历着同样的变化与革新,从过去大众推荐式广告到现在更具针对性、互动性、时效性的广告,内容的千奇百怪与形式的多姿多彩让人应接不暇,人们在接受
本文从分析尤金·奥尼尔剧作的“幻象”出发,整体地描述其剧作中呈现出来的“幻象”的三个层面含义:人的性格的幻象;人在时间中存在的幻象;具体的世界的存在状况的幻象。同时探
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不再满足于城市的发展规模,而是更加注重城市的美观面貌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于是一场城市美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骤然兴起,以“脏、乱、差”形
规范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在计算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过程中引进了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但对于高吸水率的玄武岩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体积指标的测算时的适用性问题
中国话剧百年来创作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在艺术魅力、文化品质、社会认同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与此同时,话剧产业自身发展也渐趋成熟,话剧商业运作各环节都
本文以艺华影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文化与资本的角度出发,对艺华影业公司的前史与生成动因进行探究,辨析出艺华影业公司与其他早期影业公司相比存在的最大不同。   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