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的叙述特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小说家丹·布朗所著的悬疑侦探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问世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反响。该书引起了各国读者对基督教历史与建筑绘画艺术等领域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吸引了多学科研究者的目光。文学批评界对这一小说的热销也相当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这部作品叙事方面的批评,国内外学者鲜有涉及。西方学者多关注于小说极富争议性的宗教历史主题,以及美仑美奂的建筑绘画艺术上,国内学者则都研究其逼真性、新历史主义。对于其叙事也停留在语言、风格的总体评价,鲜有对其小说结构、叙事视角和时空表现等方面的阐述。然而,本文作者认为这些恰恰最能反映这部侦探小说的叙事特征,因此本文将集中探讨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达·芬奇密码》作为一部融合了传统叙事手法与后现代叙事技巧的侦探小说,在为读者讲叙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悬疑故事的同时,在时空结构,叙事视角,真实与虚构以及悬念设置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传统叙事与后现代叙事的一系列特征。本文即基于上述四个方面对《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完整呈现《达·芬奇密码》传统与后现代叙事特征的完美结合。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作者丹·布朗其人以及《达·芬奇密码》的大致情节,评论者对《达·芬奇密码》一书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主题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讨侦探小说的发展及后现代主义对新时期侦探小说的影响。新时期侦探小说作为通俗类型小说,在保持传统侦探小说线形叙事结构的同时,充分吸收后现代主义对于真相的不确定的思想,同时积极采用闪回、蒙太奇、视角转换等后现代技法来构造文本与设置悬念。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具体分析了《达·芬奇密码》的叙述特征,展示了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分为四部分分别从时空结构、叙事视角、消解真相以及悬念设置等方面对《达·芬奇密码》的叙事特征进行赏析。《达·芬奇密码》有鲜明的传统结构叙述学的特征,线性叙事结构的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使得读者容易明白小说的内在逻辑,避免了某些后现代小说虚无、松散、难以理解的通病。同时,采用蒙太奇、闪回的后现代叙事技巧,避免单调叙事,使读者读起来兴致盎然。在叙事视角方面,《达·芬奇密码》采用全知全能视角与角色视角转换的方式,既能让读者了解到故事的全貌,又能生动地体现角色的心理活动。《达·芬奇密码》对于后现代主义对真相消解充分利用,叙事中挑战权威的话语,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使用开放式的结尾,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达·芬奇密码》还充分利用了传统侦探小说叙事手法,利用延迟信息和多线叙事进行悬念设置。最后,论文得出结论,《达·芬奇密码》的魅力来自它传统与后现代融合的叙述特征。作者传统与后现代结合的叙述技巧,成功把握了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使之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当代侦探小说。《达·芬奇密码》的成功也为今后的侦探悬疑小说创作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关系模型,然后从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
在废除死刑的国际潮流下,中国的死刑问题备受关注。虽然我国的死刑基本制度与国际社会中的大部分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法治社会的普适性标准是相同的,死刑适用标准能够在保
目的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快速、无损、定量分析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中的主成分甲磺酸加替沙星。方法 :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 ,交互证实方法确定最佳主成
明星制是好莱坞片场制的产物。它不但为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且还将美国文化和所谓的美国精神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如今,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中国电影,电影
本文借助社会学的学科视角,把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置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予以研究,选取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为命题,探讨我国转型期家庭环境变化下未成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自它产生以来就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日本大学科技园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从政府扶持、资本筹集、服务
环氧树脂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基体树脂材料,拥有优异的粘接性、耐磨性、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耐高低温性,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和成本低廉等特点。但环氧树脂疏水性和耐热
构建了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模型,并分别从智力资本的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分析研究了它们各自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区域智
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诞生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日益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在推动社会发展、为人们
本文通过对政府形象传播流程中的基本要素的分析,以及对当前政府形象网络传播的具体措施的探讨,尝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在媒介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媒介融合已成趋势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