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湖底泥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泥是湖泊湿地营养元素及重金属的蓄积库,深刻影响着湿地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也可能是湿地碳氮磷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内源。本研究以苏皖交界的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池杉幼龄林(15a)湖区、近熟林(40a)湖区底泥为主要研究对象,取四个季节共144个柱状(0~10 cm、10~20 cm和20~40 cm)底泥样品,系统研究分析不同季度池杉林下和林缘底泥中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并对池杉湖底泥的养分水平、碳氮磷以及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为湖区池杉林的生长及其底泥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池杉湖底泥机械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p H以中性和弱酸性为主。近熟林底泥p H比幼龄林低,林下底泥p H值较林缘低;底泥有机质含量为12.80~70.30g·kg-1,大部分处于高量和过量水平。林下底泥有机质含量比林缘高,近熟林底泥有机质含量比幼龄林高;底泥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0.89、0.78、18.25g·kg-1,大部分处于适量和高量水平;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89.73、9.29、108.88mg·kg-1,含量处于低量到适量水平;在季节变化方面,底泥有机质和全氮均表现出夏季和冬季高、春季低的变化规律;池杉湖底泥全磷含量夏秋冬季较高;底泥全钾含量夏秋季较高;底泥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一致表现为春季最低。(2)池杉湖底泥重金属含量表现为Zn>Cr>Cu>Pb。除Pb外,Cu、Zn、Cr的含量均较大幅度超地区背景值,且林下底泥Cu、Zn、Cr含量超出了全国土壤质量Ⅰ级标准值的34.14%、18.31%、12.89%。底泥Cu、Zn、Pb、Cr含量一致表现为林下大于林缘;在垂直方向上,池杉湖底泥整体表现为表层高、下层低;季节变化上重金属元素Cu、Zn、Pb、Cr一致表现为冬季含量高。池杉对底泥中Cu、Zn、Pb、Cr的综合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0.31、0.55、0.37、0.22,综合富集能力顺序为Zn>Pb>Cu>Cr;池杉树皮、树枝、树根中累积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树叶中则普遍较低。池杉树皮、树枝、树叶对根部重金属转移系数分别为1.19、1.18、0.75,各器官对重金属转移能力的大小排序为树皮>树枝>树叶。池杉可对底泥重金属起到一定净化作用。(3)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发现底泥有机碳、全氮、全磷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2.23、1.61、1.29,均超过了最低级生态毒性,说明底泥中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可能会对水体及生物产生污染;对底泥作有机氮与有机污染评价,两片林区在大部分时期均处于尚清洁状态,但近熟林的夏季存在有机氮和有机污染状况;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池杉湖底泥评价结果为,池杉湖Cu、Zn、Pb、Cr处于生态轻微危害状态,风险指数程度分级处于轻度;通过地质累积指数法得出Cu、Zn、Cr在池杉湖有一定的累积,尤其冬季池杉林下底泥Cu、Zn、Cr有轻度污染,须做好污染防控工作。底泥有机质与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Cu、Zn、Cr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粘粒与Cu、Zn、Pb、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4、0.492、0.373、0.446,呈显著正相关,重金属主要吸附于有机质和粘粒;池杉作为湿地主要树种,对底泥碳氮磷污染及重金属污染虽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净化能力有限,须加强底泥污染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220℃(户外用)热处理杨木为原料、硼酸为预处理试剂制备无胶刨花板,并利用实验室自制热压装置(可实现连续温度、压力、位移等在线测试)对无胶刨花板热压过程中的压缩、回弹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无胶刨花板的高效制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无胶刨花板的制备工艺实验表明:硼酸溶液预处理可显著改善刨花板的尺寸稳定性,改善刨花板的力学性能。正交试验制备无胶刨花板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预处理
林木结构参数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经营管理的基础。如何快速、精准、非破坏性地获取林木结构参数并测算材积是改进传统调查手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地基激光雷达技术(TLS)的高精度三维信息表达能力能够弥补传统人工调查存在的不足。如何从TLS点云中高效、完整地进行主干点云的提取,保留林木主干表面凹凸不平的特征,用于相应林木参数提取与后续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同时,TLS能够通过非接触的
生物质是唯一以含碳物质形式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具有资源量大和CO2零排放等优点。生物质热解可以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气(不可冷凝气)、固(生物质炭、活性炭)、液(生物油、竹木醋液等)产品而获得广泛关注。然而,生物质原料氧含量高、灰分多、热值低,极大地制约了生物质热转化利用。基于此,本文以农林生物质及其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实验原料,以烘焙脱氧和洗涤脱灰为生物质改性提质预处理方
牛血清白蛋白(BSA)因其完全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免疫原性,易于生产和廉价,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及易于进行基团修饰的特点,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多功能纳米载体。近红外(NIR)光响应型纳米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实现肿瘤的光热治疗,还能促进其负载抗癌药物的可控释放,并且在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捕获和释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BSA为模板合成CuS@BSA,再通过对BSA的不同表面
随着电子产品以及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电磁辐射污染加剧,并产生恶劣的后果。除水和空气污染外,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社会迫切需要重量轻,厚度薄,有效吸收频带宽,电磁波吸收能力强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本文采用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为碳基前驱体,通过和磁性材料复合。采用原位碳化得到三种磁性碳泡沫电磁波吸收材料。(1)酚醛树脂基磁性碳泡沫采用酚醛树脂和乙酰丙酮铁-N-N二甲基乙酰胺(Fe(a
沥青路面建成后就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直接经受着太阳辐射、外界气温及降雨等持续变化气候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建路面在短时间内就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损,从而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急需采取相应的预养护措施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使受老化影响的沥青路面得到合理的养护再生,必须对沥青的老化规律及老化机理进行分析及研究。本文通过室内模拟沥青上面层在夏季所承受高温、多雨、紫外线辐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奠定了高考命题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高中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从情境与试题关联视角,本文分析了2021年广东高考生物卷试题特点,并对高三生物学复习提出四点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教、学、考有机统一和育人方式改革.
为了探究斜叶桉(Eucalyptus Obliqua L’Herit.)的孔隙特征和干燥特性,本文以斜叶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压汞法(MIP)观察斜叶桉木材切片和解离细胞的形貌和尺寸特征,分析了斜叶桉木材内部细胞腔级别的宏观孔隙对斜叶桉干燥特性的影响;运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斜叶桉细胞壁的微观和介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抽提物对斜叶桉细胞壁孔隙结构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比重
受地下空间限制,新建地铁与既有管线交叠穿越的现象逐渐增多。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扰动对既有埋地管线产生影响,造成既有埋地管线不均匀沉降甚至破坏。因此,研究盾构隧道掘进对既有管线影响及相关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通地铁1号线某盾构区间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盾构隧道掘进施工的数值模拟同时结合已有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和验证,研究不同盾构掘进工况对周边地层扰动及埋地燃气管线的变形和受力的变化规律,探讨
随着荷载持续时间增加,木结构构件会发生变形逐渐增大,强度逐渐降低的荷载持续作用(Duration of load,DOL)效应。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的正交组坯及横向层滚动剪切特性,使得其DOL效应更加复杂。基于国内结构板材发展的混合结构CLT(Hybrid cross-laminated timber,HCLT)是国内CLT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