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北农村生育意愿转变——以粱村为个案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意愿是人们在生育子女方面的愿望和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子女数量的期望、对子女性别的期望和生育目的三个方面。生育意愿是特定社会情境下生育文化的反映,是生育行为实施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来讲,它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家庭的存续;从宏观层面来讲,生育意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最终决定特定社会的人口数量、人口组成结构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生育意愿研究逐渐进入社会学、人口学的研究视野并掀起了一股热潮。目前对生育意愿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一般人口理论中对生育意愿的考察和具体生育意愿研究两个层面。在一般生育理论的考察中,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出发点考察了制度、文化、政策、社会变迁等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的影响,分析探讨促进生育意愿转变的要素和条件;具体的生育意愿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生育意愿的现状,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育意愿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历史阶段;第二,生育意愿转变的内容及特征,主要探讨某地区人们生育意愿转变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其中格外关注性别偏好的转变情况;第三,生育意愿转变的影响因素,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人们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转变的影响等。但以往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如在研究对象上缺乏对西北农村的关注,在研究方法上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现时的横向比较多,对不同年龄群体历时的纵向比较少。因此,本文拟采用历时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代际生育意愿差异进而对西北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作一初步考察。   本文选取陕北梁村作为研究地点,将生育意愿置于一个随时间变迁的生活场域中,采用理性选择的研究视角对老中青三个年龄群体的生育意愿分别考察,进而探讨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其转变机制。我们发现:第一,粱村的生育意愿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老年人的生育意愿是一种传统主导的非自觉理性,中年人的生育意愿是政策要求与个人选择双重作用之下的理性选择,青年人的生育则随着人们社会流动的逐渐增强而越来越凸显出自觉理性的特征。第二,粱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彻底。第三,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变迁是生育意愿转变的宏观影响因素,而粱村村民个人的理性选择则是生育意愿转变的微观心理基础,二者的共同作用最终推动了生育意愿的转变。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农村社会生育意愿转变引起的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现代特征的社区教育在上海崛起并迅速发展,受到社会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共同关注。围绕着社区教育对社区发展、个体发展和社会
本文是以汉川的独生子女父母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父母的问卷调查来展开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的研究,以了解父母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群体成长所面临的挑战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我单位线路维护班在进行郊区一个村庄的10kv线路维修时,当对工作地点装设安全措施验电时发现线路有电(工作地点距高压出线柜6档线).
随着市场社会的不断发育,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青年发展、青年组织领域,由于传统的计划体制的解体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育壮
当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量成几何倍数增长,大数据成为我们社会的常态,同时,大数据管理也就逐渐成为了各行各业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大量的、庞杂的、看上去并没有规律的行业数据让
要有效提高安全检查质量,需备“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这三种常用“工具”。——安全检查前需备上常用“望远镜”安全检查首先应突出安全检查的预见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农村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流动方式的转变催生了进城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该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庞大的规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社会化的状况,直接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加深,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出现了农村老人该怎么养,谁来养,怎样才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