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儿童百草枯中毒并发肺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h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百草枯中毒并发肺部病变的患儿,肺部病变发生的性质、时期、早期危险因素,继而为百草枯中毒患儿的诊治水平和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回顾性资料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且明确诊断的2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住院病历及电话随访信息。收集患儿入院时早期的临床信息:年龄、性别、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至血液净化时间。收集患儿主要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及辅助检查:白细胞、血红蛋白、心肌酶、转氨酶、血钾、血钠、肌酐、尿素氮、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PH、血气二氧化碳分压、血气氧分压、百草枯血药浓度、计算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每3-5天监测胸部影像学检查,根据胸部影像学结果,把2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分为两组:有肺部病变组、无肺部病变组。有肺部病变组患儿,根据其肺部病变发生时期不同,分为小于7天发病、7-14天发病、大于14天发病,探索不同时期患儿肺部病变的性质。进一步将百草枯住院治疗患儿中有肺部病变组、无肺部病变组,入院时患儿的临床信息与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和R(4.0.3)统计学软件对患儿入院时的临床数据进行组间比较,进一步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评价患儿入院时的临床信息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意义,以探求百草枯中毒患儿发生肺部病变的性质和时期,以及早期危险因素,寻求为儿童百草枯中毒的诊治水平和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23例百草枯中毒的患儿中,死亡2例,死亡率8.7%,均为有肺部病变组患儿。2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中,发生肺部病变患儿9例,未发生肺部病变患儿14例,百草枯中毒患儿肺部病变的发生率39.13%,有肺部病变组、无肺部病变组两组患儿一般临床数据比较:性别、年龄、收缩期血压、接触毒物至入院时间、接触毒物至血液净化时间组间比较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药物浓度、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百草枯中毒后有肺部病变组9例患儿中小于7天发病患儿5例,7-14天发病患儿2例,大于14天发病患儿2例,肺部病变出现时期主要集中于中毒早期,即小于7天,占比55.56%。病变早期以中毒后渗出性肺部病变为主,表现出的特点为:斑片状高密度影、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实变影。中晚期病变主要是肺纤维化和渗出性病变,表现为条索状高密度影、磨玻璃样高密度影。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静脉血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血糖浓度、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气PH值、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百草枯中毒患儿肺部病变危险因素发现,患儿的血气PH值与肺部病变发生与否不相关。而入院早期的血药物浓度、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血肌酐、纤维蛋白原浓度与百草枯中毒患儿发生肺部病变相关(P<0.05),是百草枯中毒患儿发生肺部病变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百草枯中毒患儿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指标。lasso多因素筛选结果表明,血药浓度与患儿肺部病变的发生相关最为密切(OR=9.86,95%CI:1.10~88.72,P<0.05),血药浓度为最主要因素。结论:1.儿童百草枯中毒主要途径为口服中毒,肺是百草枯中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肺纤维化、肺功能衰竭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23例患儿中有肺部病变组患儿9例,无肺部病变组患儿14例,肺部病变发生率39.13%,病变主要集中发病于中毒早期(小于7天),病变性质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中晚期病变主要是肺纤维化和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2.本次研究分析显示出:入院早期血药物浓度、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血肌酐、纤维蛋白原浓度是患儿百草枯中毒后肺部病变发生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可为提高百草枯中毒患儿的诊治水平和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多因素共同作用时,其中的血药浓度为最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方法,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经筛选后,有416例符合入组条件,其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48例,未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368例。比较未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No-SDH C组)、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
目的:出血转化作为脑梗死常见并发症,往往预示着更差的临床结局。本研究旨在探究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0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作为出血转化组,同时期纳入与之匹配的无出血转化的脑梗死患者作为非出血转化组,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溶栓等再灌注治疗。入院第2天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部分血常规和生化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通过观察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患者在用药控制不佳情况下,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疗效评估。同时对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成人难治性癫痫选择药物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颈静脉血流超声参数与颅内压(Intracrinail Pressure,IC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拟行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LP)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获取性别、年龄、诊断等一般信息,由超声科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颈静脉超声测得患者双侧颈静脉的直径、血流速
《变形记》为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以"异化"为主题的表现主义文学。其故事情节荒诞不经,它描写了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生活的重负下变成了一个大甲虫并被折磨而死亡的遭遇。作者依靠自己对社会的特殊体验和独特感受,运用梦幻、抽象、变形、荒诞的形式揭示人类的生存环境,表现了现代人内心的深层心理状态、内心世界以及精神危机。
目的:使用基于fixel的分析(fixel-based analysis,FBA),处理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数据,横向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三周内梗死灶内神经纤维的宏观和微观变化。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MR检查,将其按病程、部位两种分组依据分组。扫描序列包括3D T1
目的:Isaacs综合征是一种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临床症状为安静状态下肌肉颤搐、痛性肌痉挛、肌肉僵硬等,伴多汗、心动过速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入睡不消失。其发病多与自身免疫相关。Isaacs综合征与莫旺综合征(Morvan syndrome,MOS)临床表现及肌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高兴奋性,在发病机理上存在显著的重叠,鉴别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Isaacs综合征临床、电生理、相关实验室
目的:分析475例老年跌倒骨折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围术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跌倒骨折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类型与病程、功能障碍情况、跌倒的时间地点诱因、骨折分类、其它合并症、围术期并发症等,进一步研究围术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老年骨折合
目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MCAA)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之一,较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出血。既往大多数研究涵盖颅内大多数部位动脉瘤,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混杂因素的干扰,本文通过收集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DSA(三维脑血管造影)或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对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与形态学因素
目的:明确真实世界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不明原因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现状,分析2型糖尿病对此类不明原因卒中患者长期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河北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