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诱发的阳坡窑黄土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72245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黄土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问题,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以期能在黄土滑坡灾害的变形机制和机理方面取得有益进展。论文以位于陕西省境内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标段号为LJ-11处的阳坡窑滑坡为依托,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长期监测数据分析阳坡窑滑坡运营期的健康状态,通过模型几何尺寸相似,设计并开展了降雨诱发滑坡的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多手段、多方法的监测技术,对模型变形发展、降雨入渗、含水率变化、破坏过程等进行灾害全过程监测,研究变形破坏与降雨及入渗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再现降雨诱发滑坡破坏过程,通过数值分析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降雨型黄土滑坡的灾害特征,揭示降雨入渗作用下的灾变机理,为黄土地区边坡、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在岩体力学特性方面:通过前期试验研究积累了阳坡窑滑坡区域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开展了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了黄土的饱和-非饱和特性,建立了以Fredlund-Xing模型为基础、以干密度为参数的土水特征曲线经验公式,探讨了拟合参数与干密度间的关系。(2)在物理模型试验设备方面:设计了可变角度的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箱的工作原理,并绘制了设备加工制作图纸;以依托工程区域历史降雨量统计资料为依据,设计了人工降雨设备的技术参数;研制了可用于黄土滑坡灾害过程物理模型试验的装置。(3)在物理模型测试系统方面:设计了传统传感器与分布式光纤和摄影、摄像相结合、接触与非接触相结合的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系统,实现了坡体的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体积含水量、坡体变形和灾害全过程记录的滑坡灾害监测系统。(4)在物理模型试验方案方面:以相似原理为依据,设计了滑坡物理模型尺寸;以区域降雨资料为依据,制定了试验降雨类型与强度方案;以滑坡变形破坏模式为依据,选定了合理的监测传感器并设计了相对于的监测方案;采用分层填筑和传感器预先定位方法与技术,制作了满足相似原理的阳坡窑滑坡物理模型,安装并调试了相关监测设备;按照既定的试验方案和步骤,有序开展了阳坡窑滑坡室内物理模型的降雨诱发的变形破坏试验。(5)在黄土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方面:黄土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表现为侵蚀引起的浅层牵引滑动破坏;降雨过程中,土压力变化值变现为坡脚>坡腰>坡顶;含水率化表现为在降雨入渗前期含水率迅速增加后趋于平缓,坡脚的含水率较坡中和顶部先达到峰值。破坏模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降雨入渗坡面饱和径流-坡脚冲刷侵蚀破坏-下部坍塌形成临空面-上部坡体滑落整体破坏;这种滑坡模式发生在浅表层,深度为坡面以下0~0.2m。坡面侵蚀的过程可分为“洞蚀-片蚀-沟蚀”,即降雨初期坡面形成暂态饱和层后出现径流层,导致坡脚出现洞蚀;随着降雨持续洞穴侵蚀发展成片状侵蚀,形成浅而短的细沟;在降雨中后期沟壑侵蚀加剧,发展为深部和侧向侵蚀,这种入渗、侵蚀现象与阳坡窑滑坡现场勘察基本吻合。(6)在数值模拟分析方面:基于饱和-非饱和理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阳坡窑边坡的降雨入渗和变形演化过程。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黄土滑坡在变形破坏过程中降雨入渗、侵蚀和渗流场的演化过程,即前期降雨导致土体润湿,浅层渗流场发生改变,在坡脚处形成暂态饱和区及暂态水压力;随着降雨持续坡面和坡顶完全饱和,土体吸水增重、浅层土体饱和度进一步提高;降雨后期坡体表面稳态发生质变,导致崩塌或流滑,促使黄土滑坡发生整体破坏,表现为浅层破坏模式。图[52]表[10]参[77]
其他文献
由于水泥土易受到氯盐、硫酸盐的侵蚀作用以及干湿循环等复杂环境的影响,造成其耐久性降低,因此向水泥土中添加掺合料来改善其性能。论文采用偏高岭土作为掺合料掺入到水泥土中,开展了不同偏高岭土掺量的水泥土在不同龄期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得出了偏高岭土的较优掺量,然后对较优掺量的偏高岭土水泥土进行了四种不同环境下的耐久性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进行了不同掺量偏高岭土(0%、1%、2%、3%、4%)水泥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情况开始迅速增长,自21世纪初期,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随着建筑行业逐渐发展,建筑废弃物、粉尘、噪音以及污水等附加的产物导致环境被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一系列的危害。因此,绿色施工逐渐开始出现,通过绿色施工的方法,将减少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些影响因素,并且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建筑所需要的安全、质量和工期等进行控制,对建筑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达到保护环境、增加安全质
瓦斯抽采是瓦斯治理的根本措施,钻孔间距作为抽采钻孔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常采用一个工作面对应一个固定钻孔间距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可能会造成抽采不达标或者增加生产成本等问题,因此亟需对抽采钻孔间距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文提出煤层瓦斯抽采单元精细划分及钻孔设计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现场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充分考虑煤层各种关键因素的影响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以采掘规划、瓦斯赋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近年来城市规模再不停地扩大,建筑工地逐渐增加,工地搅拌车交通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搅拌车车身污染的检测与识别、工程搅拌车的车牌识别相关问题尤为突出。搅拌车滚筒表面的信息量巨大,对于人工判断搅拌车滚筒表面的污染情况,工作效率底,且缺乏客观性。另外,目前工地搅拌车的车牌信息的提取与识别,成功率也有待改进,并且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对于车牌的定位、车牌字符的识别由一定的直接影响。
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今天,日志数据具有巨大的价值,它可以帮助系统快速定位故障,及时恢复系统运行;分析客户行为,来达到业绩快速增长等。许多中小企业和机构都不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日志数据,这些企业和机构不能很好利用这些日志数据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中小企业机构盈利有限,单独开发复杂的日志分析管理系统成本太大,得不偿失。②使用开源的通用日志分析系统,几乎没有开发成本,但是很难精确的与公司业务相结合,使之成为鸡
在岩石地下工程中,尤其是隧道或地下井巷等工程开挖时其地下岩石周围的应力场将发生变化,岩石原有受力情况被破坏,同时伴随着新应力场的形成。随着开挖工程的不断进行,周围岩石将长期处于旧平衡状态被打破至新平衡状态被形成的周期中。另外,普遍认为地下项目安全性的关键在于对岩石材料力学响应的研究,其中岩石损伤本构演变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本研究针对砂岩力学损伤和化学-力学耦合损伤状态,根据Weibull数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系统愈加繁重。为了人们更加便利、快捷的出行,我国大型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猛。轨道交通工程是大型线性工程,它所处环境复杂多变,为了很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在建造时常采用高架轨道的形式。在高架轨道设计中,桩、承台、墩柱、盖梁以及预制梁组成了最常见的柱式桥墩结构。对于这种结构来说,盖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受力、传力构件盖梁模板和支撑体系,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事故发生频率高
偶氮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等工业,因结构特殊难以治理,其排放的大量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传统的物化处置方法成本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法因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且不易二次污染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前期从印染厂附近的泥土中筛选出一株可降解偶氮染料的菌株,通过测序分析发现该菌株来源于厌氧芽孢杆菌属,并将其命名为厌氧芽孢杆菌PDR2。研究发现,该菌株拥有两种偶氮还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命脉,其中道路运输占主导作用,我国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对于山地地区,由于受地形复杂和地貌特殊等诸多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常规施工方案往往无法正常开展。而爆破施工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和便捷的工程建设重要手段有着一般机械和人力无法代替的特殊优势,因而被广泛用于路基岩质高边坡成形爆破工程的开挖中。但由于岩石爆破过程及机理的复杂性和施工过程中爆破振动所造成的边坡失稳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混凝土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混凝土建筑伴随着一个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便是混凝土裂缝,这破坏了建筑稳定性和耐久性且减少了使用年限,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修复混凝土缝隙的方法越来越多,而其中的灌浆加固则由于高效经济且施工简便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房屋,公路等各个领域。因此,对普通水泥砂浆与破坏后重组的灌浆补强水泥砂浆的力学特性与变形破坏试验进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